我是否必须宽恕每一个人才能获得上帝的宽恕?
作者:BibleProject 学术团队 – 2024年7月24日
在马太福音6:14-15中,耶稣说:“你们若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你们若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宽恕那些不小心撞到我们的人,或是那个粗鲁的顾客,也许很容易。但那些曾经给我们造成严重伤害的人呢——背叛我们的朋友,出轨的配偶,虐待我们的父母,肇事逃逸的醉酒司机,袭击我们的攻击者?
从耶稣的话来看,似乎上帝要等我们宽恕那些伤害我们最深的人,才会宽恕我们。但耶稣真是这样说的吗?他是否暗示在某些情况下上帝是不会宽恕我们的?简短的回答是否定的。更仔细地研究耶稣的话及其背景,会帮助我们找到更完整的答案——以不宽恕的态度处理关系,表明我们还没有真正敞开心扉,去接受和体验上帝的宽恕。
宽恕的过程
宽恕要求我们诚实地面对自己原始的情感。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上帝并不要求我们立刻宽恕那些摧毁我们世界的人。但他知道,宽恕是治愈的关键。当我们宽恕时,它使我们从怨恨的压迫中解脱出来,也为修复关系开辟了可能性。
不怜悯的仆人
耶稣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新的关系方式,这种方式通过关注冒犯如何破坏关系和威胁社区生活来寻求治愈。为此,他借用了旧约中的“罪债”比喻,讲述需要偿还的罪债。
在马太福音18:23-35中,耶稣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天国的样式:一个仆人欠国王约六千万天的工资。由于仆人无法偿还这个不可能的债务,国王命令将他和他的家人卖为债奴。但当仆人恳求更多的时间时,国王表现出极大的怜悯,不是延长贷款,而是完全免除他的债务。
没有哪个真正的国王会宽恕如此巨额的债务,甚至不会让他的仆人欠下如此沉重的债务。耶稣刻意夸大这一情况,以便激发我们对从无法偿还的债务中解脱的感受。
我们会期待国王的极大怜悯能够改变仆人的心,使他也能对别人表现出怜悯。他应当庆祝自己的好运并邀请别人一起分享。但当仆人遇到欠他100天工资的人时,他毫不怜悯地将其投入监狱。仆人的心依然冷漠、吝啬,尽管他刚刚得到了国王令人惊讶的宽恕。国王因此斥责他未能表现出与自己所受宽恕相同的怜悯。
取消债务
耶稣解释说,这与我们一样。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在上帝创造的世界中有所破坏,我们每个人都欠着无法衡量的债务。正如俄国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所说:“善与恶的界限划过每一个人的心中。”没有人可以宣称自己纯洁无罪,或指责别人完全是恶人。我们每个人都与这个世界纠缠在一起,既在伤害他人,也在忍受伤害。
但上帝以极大的怜悯凝视我们,并慷慨地取消我们所欠的债务。上帝并不是消极地忽视或盲目地宽恕我们的过犯,而是选择不再记住它们。我们的“宽恕”一词来源于希腊动词aphiemi,意思是“放开”。若拿着某人的过错不放,就是不宽恕;而放手则是宽恕。出于对我们的深深爱,上帝选择放弃我们所犯的罪。正如神学家米罗斯拉夫·沃尔夫(Miroslav Volf)所说:“宽恕是定罪过错,但宽恕做错事的人。”
当耶稣从我们那无法偿还的债务中解救我们时,他邀请我们让上帝的怜悯软化我们的心,让我们宽恕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并解除他们欠我们的债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始治愈撕裂我们和我们社区的裂痕。
宽恕与不宽恕的结果
耶稣呼召我们宽恕,不仅为了我们社区的健康,也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当不宽恕扎根时,它会滋生怨恨。正如古老的说法所说:“怨恨就像喝下毒药,等待对方死去。”我们可能认为怨恨是一种保护自己免受敌人伤害的武器,但它最终会摧毁我们自己。怨恨开始生长时,它会迅速纠缠我们,并最终将我们囚禁在痛苦的牢笼中。我们不再能够体验到健康关系中的爱与光明。
最新的研究表明,不宽恕也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它增加了生理应激反应,如心跳加速和血压升高,这可能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同时,它还可能引发抑郁,并干扰我们的睡眠。当有人伤害我们时,宽恕的选择释放了他们对我们的控制。宽恕使我们从怨恨的牢笼中解脱,安抚我们的心灵和身体。几乎像呼吸一样,为了接受并从上帝的宽恕中受益,我们必须习惯性地将宽恕也给予他人。
有时我们可以迅速选择宽恕,并一次性地将冒犯抛在脑后。另一些时候,我们可能需要与上帝搏斗,直到我们准备好(或能够)宽恕。自由可能涉及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放手,直到上帝慢慢治愈我们的创伤。我们可能还会发现,我们并不总能单独宽恕。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导师、一群朋友或一位辅导员来帮助我们处理这些痛苦。
但我们越是练习宽恕,它就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影响我们所有的关系。当别人切我们一个车道时,我们会更加理解,问自己他们是否经历了艰难的一天,而不是愤怒地按喇叭。我们对待孩子们时会更加耐心,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时不会严厉谴责他们。我们与朋友和同事相处时不再那么反应过度,处理冲突时冷静而有效。我们能够接纳每一个人,接受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认识到,正如律师和活动家布莱恩·史蒂文森(Bryan Stevenson)所说:“我们每个人比我们所做的最糟糕的事情要更有价值。”每一个我们遇到的人,都是上帝形象的奇妙创造,能够以生命赋予的方式行事。
成为一个宽恕的人,能让我们在充满关系伤害的世界中自由而喜乐地行走。它赋予我们力量,跟随耶稣的道路,给周围的世界带来治愈。
寻求真正的和解
但宽恕并不自动导致和解。对于严重的冒犯,真正的和解不仅需要宽恕,还需要冒犯者愿意接受宽恕。接受宽恕意味着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努力修复已经破裂的关系。接受宽恕意味着承认错误并努力修复破损的关系。
如果没有充分解决行为问题,就像试图用纱布治疗枪伤一样。纱布可能遮盖伤口,甚至提供一定的保护,但它不能带来真正的治疗,且很可能使伤口易受感染。同样,如果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追求和解,结果只会掩盖伤害,让它继续恶化。关系的腐烂随之发生,不久之后,朋友、家人和邻居都会被疏远。若我们只是简单地“继续前进”,而没有充分解决冒犯问题,真正的恢复是不可能的。这种廉价的和解否认了真相,宣称:“平安,平安,”而实际上并没有平安。(耶6:14)
耶稣在《马太福音》18:15中谈到了这个问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当面指出他的错,只有你们两个人在一起时。如果他听从你,你就得回了你的弟兄。”换句话说,他鼓励我们在别人给我们带来严重伤害时,怀着爱心去面对他们。这是出于爱的行为。如果他们承认冒犯并努力改变行为,那么关系就有恢复的可能。
但耶稣接着说,如果他们不听,就要带上一两个信任的人一起劝解。如果他们依旧不动心,就要让更广泛的社区参与。如果冒犯者固执地拒绝面对行为问题,那么就要把他们当作“外邦人”或“税吏”。(太18:16-17)起初,这似乎像是在鼓励某种纪律处分或排斥。但耶稣始终爱护外邦人和税吏,和他们一起吃饭。他并不是在谈论把人赶出去,而是在谈论他所提供的宽恕。他以爱和邀请的态度接近所有人,渴望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宽恕他们的冒犯。
当那些深深伤害我们的人拒绝承认他们的行为或其带来的影响时,我们可能再也不敢在他们面前展现脆弱。但按照耶稣的榜样,我们仍然可以宽恕,并继续表现出爱心,期待有一天真正的恢复能够实现。
上帝想要的是更新,而不是毁灭
当有人伤害我们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报复或要求公正,而不是去追求宽恕的艰难过程。毕竟,上帝是公正的,并且喜爱公义。但要记住,上帝的公义在十字架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彰显。当耶稣宽恕时,他并不是做了不公正的事;宽恕与公义并不相互对立,尤其是在爱的驱使下。沃尔夫指出:“一贯执行公义会在充满过犯的世界中带来灾难。它可能能清除世界上的邪恶,但代价是世界的毁灭。” 上帝的工作是更新世界,而不是摧毁它。
因此,耶稣呼召我们通过宽恕寻求恢复。南非神学家德斯蒙德·图图解释道:“宽恕并不意味着宽容所做的事。它意味着严肃对待发生的事情,而不是轻描淡写;拔除威胁毒害我们整个生命的记忆之刺。”(图图,《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271)
当我们践行宽恕时,我们让上帝的圣灵清除我们内心中有毒的怨恨。我们发现新的力量和治愈。同时,我们与上帝一起,创造并恢复充满活力、和平且彼此亲密联系的社区,这一切都根植于真实的爱中。
- BibleProject Translation.
- See Craig S. Keener,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Downers Grove, IL: IVP Academic, 2014), 92.
- See Keener,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92.
- Aleksandr I. Solzhenitsyn, The Gulag Archipelago 1918–1956: An Experiment in Literary Investigation I–II, trans. Thomas P. Whitney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4), 168.
- Miroslav Volf, Free of Charge: Giving and Forgiving in a Culture Stripped of Grace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5), 141.
- See further Loren Toussaint, Everett Worthington, and David R. Williams, eds., Forgiveness and Health: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Theories Relating Forgiveness to Better Health (New York: Springer, 2015).
- Bryan Stevenson, Just Mercy: A Story of Justice and Redemption (New York: Spiegel & Grau, 2014), 17–18.
- Jeremiah 6:14 NRSV.
- NRSV. Some of the earliest manuscripts don’t have “against you,” but many interpreters see it as original to the verse.
- Matthew 18:16–17.
- Volf, Free of Charge, 160.
Desmond Tutu, No Future Without Forgiveness (New York: Doubleday, 1999),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