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诺亚之书的片段
- 过了些日子,我的儿子玛土撒拉为他的儿子拉麦娶了一个妻子,她怀了孕,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 这孩子的身体白如雪,红如玫瑰盛开,他的头发和长发洁白如羊毛,他的眼睛美丽。孩子睁开眼睛时,照亮了整个房屋,整个房屋都充满了光辉。
- 他在接生婆的手中起来,张开口,称颂公义的主。
- 他的父亲拉麦因害怕他而逃跑,来到他父亲玛土撒拉那里。
- 他说:“我生了一个奇异的儿子,与人类不同,更像天上的神之子;他的本性有别于我们,他的眼睛如同太阳的光芒,他的容貌荣耀辉煌。
- 我觉得他不是从我而来,而是从天使而生;我害怕在他活着的日子,地上会有奇事发生。
- 现在,我的父亲啊,我来请求你、恳求你去找我们的父亲以诺,从他那里求问真相,因为他住在天使中间。”
- 玛土撒拉听了他儿子的话,就来到我这里,到地极;因为他听说我在那里。他大声呼唤我,我听见了他的声音,就来到他那里。我对他说:“看啊,我在这里,我的儿子啊,你为何来见我?”
- 他回答说:“因为有一件大事使我忧虑,有一个异梦搅扰我,所以我前来。
- 我的父亲啊,请听我:拉麦我的儿子生了一个儿子,这孩子世上没有同样的,他的本性不像人的本性,他的身体颜色比雪还白,比玫瑰花更红,他的头发比羊毛更白,他的眼睛像太阳的光芒,他一睁开眼睛,就照亮了整个房屋。
- 他在接生婆的手中起来,张开口称颂天上的主。
- 他的父亲拉麦因害怕他而逃到我这里,不相信他是从自己而生,却以为他像天使的样式。我来见你,是要让你告诉我真相。”
- 我,以诺,回答他说:“主将在地上行一件新事,这事我已经在异象中看见了,我要告诉你:在我父亲雅列的世代,有些天使违背了主的话。
- 看啊,他们犯罪,违背律法,与女人联合,犯了罪,娶了她们为妻,生下儿女。
- 是的,地上必有大毁灭,地上必有洪水和大毁坏,一年之久。
- 这个生给你们的儿子必在地上存留,他的三个儿子也必与他同得拯救;当地上的人都灭亡时,他和他的儿子们必得拯救。
- 他们必在地上生下不像灵而像肉体的巨人;地上必有大的刑罚,地必从一切污秽中被洁净。
- 现在,你要告诉你的儿子拉麦,这个孩子确实是他的儿子,要给他起名叫‘挪亚’,因为他必被留下,他和他的儿子们必从将要临到地上的毁灭中得救,那毁灭是因世上的罪和不义所导致的。
- 在那之后,地上的不义将更甚于以往;因为我知道圣者的奥秘,主已经指示我、启示我,我已经在天上的案卷中读过这些事。”
第107章
- 我在天上的案卷中看见写着:世世代代都要悖逆,直到义人的一代兴起,悖逆被毁灭,罪从地上除去,一切美善临到地上。
- 现在,我的儿子啊,去告诉你的儿子拉麦,这个出生的儿子确实是他的儿子,这绝不是谎言。”
- 玛土撒拉听了他父亲以诺的话——因为他把一切密事都告诉了他——就回去,将这些事告诉了拉麦,给那孩子起名叫“挪亚”;因为他说:“他要安慰地上的人,在这一切毁灭之后。”
第108章
以诺书的附录
- 这又是以诺为他的儿子玛土撒拉所写的书,也是为那些将来要遵守律法的人所写,在末后的日子。
- 你们这些行善的人,要等候那些日子,直到那作恶的人灭绝,悖逆者的权势终止。
- 要等候直到罪恶过去,因为他们的名字必从生命册和圣册上被涂抹,他们的后裔必永远灭绝,他们的灵魂必被杀灭,他们必在一片混沌的荒野中哀哭痛悼,在烈火中焚烧;因为那里没有土地。
- 我看见那里有一样东西,像是看不见的云彩;因它的深度,我无法看透。我看见有火焰明亮地燃烧,有像光亮的山环绕着,上下翻腾。
- 我问我身边的一位圣天使,说:“这光亮的东西是什么?因为它不像天,而是燃烧的火焰,还有哀哭、喊叫、痛悼和极大的痛苦的声音。”
- 他对我说:“你所看见的这个地方,是投掷罪人、亵渎者、行恶者和一切扭曲主藉先知口所说的话(包括将来要发生的事)的人之灵的地方。
- 因为他们的一部分事迹都写在天上,为了让天使读出他们的结局,也让他们知道那将要临到罪人的事,以及临到那些谦卑之人、折磨自己身体、被神赏赐的人,以及那些被恶人羞辱的人;
- 他们爱神,不爱金银或世上的好物,却甘愿让自己的身体受苦。
- 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渴慕地上的食物,看一切如过眼云烟,因而按此而活;主多次试炼他们,他们的灵被发现是纯洁的,为要称颂祂的名。
- 我在书中已经记下为他们预备的一切福分。主已给他们定了赏赐,因为他们被看作是爱天胜过爱世界生命的人;虽然他们被恶人践踏,受辱骂、被羞辱,他们仍称颂我。
- 现在,我要召聚属光明世代的义人之灵,我要改变那些生在黑暗中、在肉身上未得到应有尊荣的人。
- 我要使那些爱我圣名的人出现在明光中,我要把他们各自安置在尊荣的宝座上。
- 他们要永远光彩照人;因为公义是神的审判;祂要将信实赐给忠信的人,使他们住在正直的路径中。
- 他们要看见那些生在黑暗中的人被带进黑暗,而义人却发出光辉。
- 罪人要大声哀哭,看见义人发光,而他们自己却要被带到为他们指定的日子与时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