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耶稣那样回应不公正
作者:BibleProject Logo Cheree Hayes & BibleProject 团队 – 2022年11月16日
你是否曾被恶霸针对过?无论是在操场、工作场所,还是其他地方,恶霸都会贬低和虐待他人。也许你曾经历过更有权势的恶霸——那些不公正的政府或社会制度,以你为牺牲来谋取自身利益的强制力量。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恶霸和他们带来的创伤的世界,但现实是,恶霸依然存在。无论是操场上的欺凌者,还是压迫性的权力结构,它们始终准备着将他人物化、归咎于人,并伤害他人以获取利益。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各种形式的恶霸呢?
我们的自我保护本能通常会引发两种反应:
放弃并妥协。 我们选择退缩,或迎合恶霸的意愿,以求生活尽可能顺遂。
爆发并反击。 我们奋起还击,让恶霸为他们造成的苦难付出代价。
许多人都经历过这种“战斗或逃跑”的本能反应。但是否有一种植根于爱与智慧的回应方式——一种完全不同的选择呢?
公元一世纪,拿撒勒人耶稣生活在残酷的罗马压迫之下。他既不提倡暴力反抗,也不鼓励懦弱顺从。相反,他选择了一种与他祖先类似的生活方式——那些在权力贪婪的帝国压迫下经历流亡的以色列人。
新约的作者有时将耶稣充满爱的抵抗和颠覆性的忠诚,与早期的以色列人联系起来,例如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他们在流亡中忍受不公,却始终忠于耶和华。他们对耶和华的忠贞之爱,与巴比伦帝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样,耶稣对人类的忠贞之爱,也颠覆了人类的权力结构。这种“颠覆性的忠诚”,我们可以称之为“流亡之道”。
流亡中的痛苦
《创世记》1-3章的创造记载展示了神希望人类如何生活——在一个天地交汇的空间,一个美好而美丽的地方,在那里,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神的生活方式彼此契合。这是一个人人归属的家园——陌生人成为朋友,朋友成为家人,彼此之间有真正的平安。
但这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我们身处一个远离神理想的痛苦现实之中。活在这个美好家园之外,我们往往害怕敌人,对陌生人充满怀疑。我们的家庭四分五裂,我们的心也随之破碎。痛苦无处不在,而这种痛苦让我们想到圣经中那些经历流亡的人们所承受的苦难。
我们是否正处于某种流亡之中?是否仍然存有医治的盼望?对于《希伯来圣经》中那些流亡之人,比如耶利米和但以理而言,生活在流亡之地意味着什么?
流亡之道:用爱重建
公元前587年,以色列国遭到巴比伦的攻击。这个古代近东的强大压迫者屠杀了成千上万的以色列人,幸存者被赶出家园,被迫在陌生的土地上服侍巴比伦帝国。被掳到巴比伦的生活并不轻松。
想象一下,你要与那些杀害你大多数家人、摧毁你家乡的人一起生活,并且还要服侍他们。以色列人自然会憎恨自己的新环境,也会憎恨那些持续伤害他们的人。这是合乎逻辑的反应,许多人会本能地希望能够反过来控制巴比伦,而不是被巴比伦控制。
然而,神并没有带领他们走向征服,而是带领他们去爱仇敌、爱邻舍。
神差遣先知耶利米,向以色列人传达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信息。他告诉他们,要为巴比伦求平安,并寻求城中的福祉。他劝他们安顿下来,种植园圃,建造房屋,结婚生子。耶利米向他们保证,未来是光明的,而这光明的未来不是通过战争赢得的。他应许他们,有一天,神会带他们回到故土(见耶利米书29:4-11)。
这个美好的未来既不会通过暴力推翻巴比伦实现,也不会通过被动顺从实现。这个改变始于以色列民的选择——他们决定信靠耶和华,去爱他们的邻舍,去祝福他们所身处的社区。这样的选择需要对神忠诚的爱,以及对神生活方式的委身。
流亡之道:非暴力的抵抗
巴比伦掳走了以色列的一些王族精英——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巴比伦当局安排他们在王宫中学习和工作,他们花费数年时间学习巴比伦的神祇,并为这个摧毁他们家园的帝国效劳。他们本可以选择放弃对神的信靠,沉浸在苦毒之中,但他们选择了倾听耶利米的教导,服侍巴比伦王——却不牺牲对神的忠诚。
他们通过信靠神,而不是随波逐流地享受巴比伦帝国的安逸生活,使自己与主流生活方式区分开来(见但以理书1:8-9,5:17)。当王命令但以理和他的同伴向巴比伦的神祇下拜时,他们谦卑而坚定地拒绝。而当向耶和华祷告被定为死罪时,但以理仍然坚持每日公开祷告,从未隐藏或停止(见但以理书6:4-11)。
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和亚撒利雅在巴比伦的流亡中始终不妥协于对神的忠诚……同时也未曾停止祝福那位腐败的君王(见但以理书3:12-18,6:21-22)。他们的非暴力抗争,依靠的是神爱的力量,而不是胁迫或自我防卫的虚假力量。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看到他们对神的信靠带来了神圣的力量,从而颠覆了帝国的掌控(见但以理书3:28-30,6:25-27)。对于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来说,生活在流亡之地意味着经历真实的痛苦,同时努力持守对耶和华及其智慧的忠诚。
耶稣就是道路
当我们来到耶稣的故事时,罗马成为了新的霸权者。许多以色列人已经反抗过罗马帝国(例如公元前167-160年的马加比起义),许多人仍然希望新的反抗能够爆发。另一些人则已经妥协,顺应主流的罗马文化,竭尽所能地取悦掌权者。然而,耶稣选择了耶利米所讲述的那种“颠覆性的忠诚”,并且践行了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在巴比伦流亡时期所持守的信仰。
耶稣邀请一个名叫马太的税吏(他自愿参与罗马的经济压迫)和一个名叫西门的奋锐党人(他是罗马统治的激进反抗者)离开他们过去的生活,跟随他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见路加福音5:27,6:15)。耶稣不断提醒他的门徒,要抵制暴力,去爱他们最厌恶的人,并且持续关心和祝福他们社会中的压迫者和受压迫者(见路加福音6:27-36)。耶稣向他们展示了,忠贞的爱不仅对神忠诚,也对他人忠诚,而这种爱能够在不使用强迫或敌意的情况下,颠覆压迫性的文化。
耶稣“推翻”了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因为这些人排斥了那些从外邦来到耶路撒冷圣殿敬拜耶和华的人,但他并没有对任何人动手,除非是为了医治他们(见马太福音21:12-14)。他始终温柔、谦卑、富有怜悯,并且毫不畏惧地用真理挑战主流文化。他勇敢地批判以色列的腐败领导层,这最终导致他被捕并被杀害。然而,他仍然为出卖他的犹大洗脚,也甘愿让罗马士兵用枪刺透他的身体。
没有以暴制暴,也没有强迫与胁迫。没有隐藏或懦弱妥协。相反,耶稣以谦卑的爱献上自己的生命,来推翻那些使天与地分裂的腐败权势。
现代人虽然不是圣经中的流亡者,但我们经历着类似的痛苦。 当我们面对这个世界上不公正的人和压迫性的体系时,我们的本能反应可能会驱使我们用语言或行动进行反击。我们可能会紧握拳头回击,或者妥协、躲藏,以求自保。但圣经中的流亡之道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新的选择——一种与神的工作对齐的爱之回应。神正在恢复万有,使他的家与我们的家重新合一,使他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而在今天的世界中与神同行,正是流亡之道的核心,它映照着耶利米的劝勉、但以理的态度,以及最终——耶稣的爱。
跟随耶稣,我们可以学会为受压迫者挺身而出,而不成为压迫者。 我们可以饶恕、祝福,并为那些加害我们的人祷告。我们可以寻求我们所在国家、城市和社区的福祉。因为充满爱的抵抗、坚定的信念和颠覆性的忠诚,正是流亡之道——也是耶稣的道路。
本文由 Cheree Hayes 与 Dr. Ben Tertin 合作撰写。额外的学术研究与资源由 Dr. Tim Mackie 和 Dr. Carissa Quinn 提供。Kenzie Halbert-Howen 负责文字编辑,Mike Fleming 提供额外的编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