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考古的新方向
作者:Jennie Ebeling
过去五十年来,圣经考古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为纪念《圣经考古评论》(BAR)创刊50周年,我们特别策划了这个系列,由学界领先的学者分享他们对于圣经考古学科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看法。在这篇文章中,考古学家 Jennie Ebeling 探讨了该领域如何从早期以“印证圣经”为目标,逐步发展为一种更为复杂的方法,重点转向了解圣经世界中普通人的生活。
我可以说是许多人所谓的“圣经考古学家”。但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我并不致力于“证明圣经”的真实性。与我大多数同行一样,我不再像一个世纪前甚至五十年前的圣经考古学先驱那样看待圣经与考古之间的关系。对这些早期的圣经考古学家而言,考古学是获取“圣经世界”有形遗迹的手段,是用以证实圣经中所描述人物与事件的工具。
我们可以看看被誉为圣经考古学之父的威廉·F·奥尔布赖特(William F. Albright)的观点(详见《为何圣经考古如此聚焦旧约?》)。他和他那个时代的学者们真诚地相信考古已经证实了圣经中的诸多关键事件:先祖时代、摩西与出埃及、征服迦南等等。然而,如今大多数考古学家和圣经学者会反驳奥尔布赖特的说法,认为考古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确认圣经的历史性。相反,考古学为圣经叙述提供了背景信息,并且带来了大量关于公元前1200年至586年铁器时代以色列和犹大人生活的丰富资料——也正是希伯来圣经部分内容首次被记录下来的时期。考古学如今不再是圣经研究的“侍女”,而是以奥尔布赖特等人所无法想象的方式,深刻塑造了我们对圣经世界的理解。
虽然一些圣经考古学家仍然在探讨如大卫和所罗门王国的规模与性质等重大历史问题,但大多数学者如今采取了不同的研究路径。他们不再聚焦于某一圣经事件是否在某时某地发生过,而是以更“考古”的方式着眼——通过物质遗存重建过去人们的生活样貌。这种转变体现在关注女性、儿童以及非精英群体上——这些人在许多方面的生活与圣经作者截然不同。事实证明,圣经在描述铁器时代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上是一个有用的信息来源。
一个例子是关于饮食文化与技术的记载。虽然圣经作者本人很可能没有亲自操作手磨、石碾、杵臼等食物加工工具(所有证据都表明这些工具主要由家庭中女性使用),但他们偶尔会提到这些工具,因为他们对这些工具的形状和用途很熟悉(参士师记9:53;撒母耳记下11:21),知道其作为家庭用品的重要性(申命记24:6),也生活在谷物研磨声常伴左右的环境中(耶利米书25:10;传道书12:4)。

图片由劳伦斯·T·杰拉蒂与道格拉斯·R·克拉克近东考古中心(拉西耶拉大学)提供
日常器具
圣经考古学逐渐从关注特权精英阶层的生活——如君王、祭司或文士——转向研究乡村生活中更为平凡的日常活动,例如使用石磨碾谷,或用纺锤轮纺线。这一研究重心的转变带来了对圣经时代日常生活的多种深刻洞见,为圣经文本及其形成背景提供了丰富的上下文与更清晰的理解。
由于这类古老技术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无论这些作者生活在公元前八世纪、五世纪,甚至更晚时期,都不影响这些工具的描述与理解。当然,以色列和犹大人在这段动荡时期的日常生活某些方面确有变化,但许多涉及陶器、石器与居家装置的日常活动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考古学家结合圣经文本、圣经以外的文字资料、艺术图像、人种志信息及其他资料来诠释发掘中所揭示的内容。

图片由太平洋宗教学院巴迪博物馆(Badè Museum)提供
日常器具
圣经考古学逐渐从研究特权精英的生活经历——无论是君王、祭司,还是文士——转向关注村庄生活中更为平凡的日常活动,例如使用石磨碾谷,或像图中所示那样用纺锤轮纺纱。这一研究焦点的转变带来了多种关于圣经世界日常生活的重要见解,为圣经文本及其所诞生的社会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与更深入的理解。
在铁器时代的以色列和犹大,尚未发现商业性面包坊与磨坊的考古证据,相反,磨石和烤炉通常出现在家庭场所。近年来,主张“家庭考古”的方法逐渐兴起,强调将家庭作为一个物理与社会单位,来研究如烹饪、烘焙、纺织、织布、小规模金属加工等日常活动。但家庭中的物质文化不仅揭示了“琐碎”的日常活动,更提供了关于人们如何逐渐形成群体认同的重要线索。例如,相较于邻近非利士地区的房屋骨骸遗存,犹大家屋中猪骨数量极少,这是否反映了申命记14:8与利未记11:7中对食猪肉的禁令?这类圣经证据增强了居民为以色列人、并对猪肉持忌讳态度的可能性。
此外,一些考古学家认为,铁器时代家屋的形式与布局也可以视作以色列人身份的体现。所谓“柱式房屋”,或称“四室房屋”,其起源可追溯至更早的晚青铜时代,可能是早期以色列人(约公元前1200至1000年)在中部山地农业村落中为适应农耕生活而发展出的居住模式。这种房屋类型延续至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000至586年),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有出现,显示这类房屋也许在表达某种集体身份。圣经作者确实也将“家庭”视为以色列社会的基本单位,例如以 bet ’ab(“父家”)指代多代同堂的家庭及其财产结构,在多个经文中可见;当女性是主要行动者时,也会出现 bet ’em(“母家”)的用法(创世记24:28;路得记1:8;雅歌3:4;8:2)。

版权所有:Lawrence E. Stager;插图:C.S. Alexander,出自《圣经以色列的生活》,图10;图片由哈佛古代近东博物馆提供
日常生活的考古学
近几十年来,圣经考古学越来越关注圣经世界中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活动。这幅田园诗般的插图描绘了古代以色列一个 bet ’ab(“父家”)——圣经世界中基本的家庭与社会单位——可能的样貌。一个扩展家庭可能住在一座或多座住宅建筑中,外部空间则被用来进行日常活动,如磨面粉、照料牲畜、加工与储存物资。
家庭是每一个人——无论王室成员或平民百姓——学习传统与社会规范的地方。士师记第17章描述了一位名叫米迦(非先知米该亚)在王政建立前的家庭(bet ’ab),其中提到家庭中另一个关键功能:敬拜。虽然圣经作者通常谴责在会幕、耶路撒冷圣殿及其他专为耶和华设立之处以外的宗教活动,但他们也确实记载了男人、女人甚至孩子参与仪式活动的情形。
士师记17章记载,米迦打造了数个“像”(或为人形雕像?),制备了以弗得和提拉斐,聘请了一位利未人担任祭司,在他家里设立了一个称为 bet ’elohim(“神之家”)的私家圣所。尽管以弗得和提拉斐的确切含义模糊不清,但考古学家已在铁器时代的家屋中发现大量宗教用途的特殊器物,佐证了各类宗教仪式活动的存在。这些物件包括神像与护符、迷你神龛、祭坛与焚香台、可能用于浇奠的环形陶器 kernoi 等。虽然这些器物有时出现在专设的“宗教角落”,但更多时候是在烹饪、烘焙等日常活动区域发现的。这一发现也支持一个观点:家庭中的宗教活动,可能是由女性主导执行的。

图片来源:Erich Lessing / Art Resource, NY
居家信仰
考古学与圣经文本之间的一个重要关联点,在于它们在某些方面的明显差异。随着时间推移,考古学家的研究揭示出,以色列人日常生活中的“民间宗教”与圣经所描绘的官方宗教存在显著不同。其中一个明显例证,是在犹大各地住宅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类似图中所示的生育女神像。这些以及其他宗教器物出现在家庭环境中,特别是在日常家务活动区域,表明住户——尤其是女性——很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也参与了某些宗教仪式。
我个人对铁器时代面包与烘焙研究特别感兴趣,因此对耶利米书中记述的家庭仪式尤为关注,那里提到人们为“天后”——很可能是迦南的阿斯他录或美索不达米亚的伊什塔尔——制作特殊饼食。先知写道:“犹大的城邑、耶路撒冷的街道上,儿女捡柴,父亲烧火,妇女和面,为天后做饼,又向别神奠酒……”(耶利米书7:17–18)。这些饼被称为 kawwanim(与阿卡德语 kamanu 同源,是献给伊什塔尔的烘焙品),根据耶利米书44:19,它们还印有女神的图像。虽然耶利米严厉谴责这些活动,但在该段落中发言的妇女坚信,献祭天后与向她奠酒曾确保了她们社区的繁荣与安稳:
“我们定要成就我们口中所说的话,向天后烧香、奠酒,一如我们与我们的祖先、君王和首领,在犹大的城邑、耶路撒冷的街道上所行的。当时我们吃得饱足、享福乐,并不见灾祸。”
(耶利米书44:17)
类似的动机,也许同样适用于我们在铁器时代家屋中发现的那些宗教器物所指向的家庭仪式。
考古发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古代以色列人生活的理解。虽然圣经考古最初是为了“证实圣经”而发展起来的,但如今它应被视为研究铁器时代人群生活的主要信息来源。我们不再局限于圣经作者所提供的信息——毕竟,他们的目的不是撰写生活手册,而且他们对某些活动本身也可能知之甚少。如今,我们手中拥有数量不断增长的资料,得以深入了解古代以色列人的生计方式、技术发展、群体认同、宗教仪式等多个方面。虽然这类研究未必能够回答奥尔布赖特等人所关注的历史问题,但这类人类学方法却帮助我们重建了一个更加完整、复杂而充满活力的古代以色列生活图景。

图片来源:以色列·芬克尔斯坦 / 特拉维夫大学
挖掘以色列人的家屋
柱式房屋或称“四室房屋”的独特设计,长期以来被视为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200–586年)以色列人身份的象征。这类房屋源自更早的晚青铜时代家屋,像图中这座位于以色列中部伊兹别特·撒尔塔(Izbet Sartah)遗址的实例,可能反映了早期以色列人为适应非城市化的农业生活方式所作出的居住形式转变。四室房屋通常为两层结构,一楼的四个房间用于手工业、食物准备与畜牧等多种用途,而楼上区域则是休息和睡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