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耶稣必须死?”(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圣经的故事如何帮助解释十字架的意义

作者:BibleProject 团队 – 2023 年 3 月 21 日

如果你问五个人“为什么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你可能会得到十几种不同的答案。

对一些人来说,这关乎牺牲、罪和宽恕。对另一些人而言,重点在于耶稣对死亡的宇宙性胜利,或他作为无私奉献的终极榜样。每一种观点都引发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然而,从根本上来说,圣经给出了一个既简单又深刻的解释:

耶稣选择死亡,因为神爱世人。

显然,这个答案需要深入解析,而圣经的背景故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一复杂的概念及其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圣经故事中的几个关键部分,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深奥的真理。

耶稣我们而死的复杂性

耶稣的早期追随者以不同的重点和细微差别描述他的死亡。如果你整理一份清单,你会注意到多种总结性陈述(例如,哥林多前书 15:1-4;罗马书 5:6-8;约翰一书 2:1-2;希伯来书 2:9),并且你还会注意到所有这些经文中都使用了一个共同的短语:“耶稣为我们而死。”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仍然让我们思考:“他是如何‘为我们’而死的?”

在新约中,“为我们”这个短语使用了两个希腊词之一。第一个是 huper(ὑπὲρ),通常被翻译为英文的“for(为)。”但 huper 可以传达多种含义,包括“为了……的益处”、“代替/取代”、“作为……的代表”或“因为……的缘故。”

新约作者还使用希腊词 peri(περὶ) 来表达“为”。peri 也具有多重含义,例如“关于、围绕”、“因为”、“由于”、“涉及到”或“与……相关。”

当这些作者说耶稣为我们而死时,他们使用了这两个希腊词之一。这意味着耶稣是为人类的益处而死吗?还是他代替人类而死,暗示他是替罪的羔羊?或者他们是在说他因为人类的缘故而死——因为我们所做的事,或者因为我们对他的所作所为?还是因为他对人类的爱?或者可能是以上所有的原因?也许,他是以所有这些方式为我们而死,甚至还有更多。

使徒保罗帮助我们缩小了关注点,他在哥林多前书 15:3 说: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

他指的是圣经的背景故事。而且,由于保罗的时代还没有完整的新约(它仍在写作过程中),我们知道他指的是希伯来圣经。

让我们来看几个关键的圣经时刻,以帮助我们理解耶稣是如何“照圣经所说”而死的。首先,从伊甸园的故事及其对人类死亡的基础性描述开始。如果我们不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死,就很难理解耶稣的死亡。

我们为什么会死?

为什么我们的头发会变白,皮肤会起皱?为什么我们最终都会死,并“归于尘土”,正如创世记 3:19 所说?

创世记 1 章,神用他的言语创造了美好的世界。而在创世记 2 章,我们看到创造中的两个关键区域——整个世界,以及神在伊甸园中亲手栽种的独特花园(创 2:8)。

这个花园就像是神的家,是天堂与地球合一的形象,神在其中与人同行,并作为伙伴与他们分享他无限、繁盛的生命。而因为神是生命的无限源泉,这个花园是一个没有死亡的区域。在花园之外,世界仍然有美好、良善和生命,但同时也有终结的时刻。与花园不同,那里的一切都会从尘土而来,最终归于尘土——会死亡。有趣的是,神最初在花园之外塑造了人类,在尘土的领域中。

创世记 2:7 说: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这里“亚当”(adam)是希伯来语“人”的意思,而“adamah”意思是“泥土、粘土或尘土”,即地面的物质。神塑造亚当并向他吹入生命的气息后,就在伊甸园中栽种了一座花园,并将亚当安置在其中(创 2:8, 2:15)。当人进入花园后,神给了他一个选择。人可以继续与神一起生活在花园中,或者离开花园,回到尘土——adamah。正确的选择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谁会想要离开呢?

创世记 2:15-17 记载,神在花园中栽种了两棵代表生死选择的树——生命树和分别善恶树。吃生命树的果子意味着信靠神的智慧,因此可以永远与他同住并遵行他的指引。然而,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意味着依靠人的智慧,从而拒绝神的指引和生命。神说,如果你吃了那棵树上的果子,“你必定死”(创 2:17)。

人类可能从未打算离开花园,但他们没有认真对待神的话,而是选择相信那条诡诈的蛇,而不是神。在做出错误的选择后,人(亚当)被赶出花园,回到他最初被塑造的地方——“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 3:19)。从此,人类必须生活在花园之外,在那里,他们会衰老、变皱,并最终走向死亡。

伊甸园故事的基本信息是:人类之所以会死,是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拒绝了神所提供的永恒生命。 神的生命之恩典需要我们放弃自以为是的“生命”,好让我们领受神真正要赐给我们的生命。然而,我们常常选择按照自己的智慧来定义生命,最终导致自我毁灭。这样的选择有时看起来只是吃一个美味、好看的果子(参创 3:6),但当这些选择违背了神的智慧指引,它们就会败坏生命,带来死亡。

死亡是我们的终点吗?

神不仅将人类逐出伊甸园,还在花园的入口放置了两个基路伯和一把旋转发火焰的剑,阻止他们回去(创 3:24)。神说这是一个严厉的怜悯,防止人类在败坏的状态下永远存活(创 3:22)。但这在故事中创造了一个悖论。我们从创世记 1 章知道,神的计划是与按他形象所造的人类亲密合作,一同管理世界。但是,如果恢复人类进入永生的唯一方法是通过那些带着火焰剑的天使——也就是死亡——那又该怎么办?

如果这就是故事的结局,那将是最悲惨的事情,因为它看起来像是神彻底放弃了人类。但我们才刚到创世记 3 章,故事才刚刚开始,很快我们就会发现,神并没有要抛弃他的人类伙伴,让他们归于死亡。

因为人类无法自己回到伊甸园而不经历死亡,神建立了一条新的道路,指向最终的解决方案。当神带领以色列人到西奈山时,他指示他们建造一个会幕——一个可以与神相遇的帐幕,在那里,神将伊甸园的同在带到他的子民中间。后来,在耶路撒冷建立了圣殿,神再次以恩典与人同住。最终,神将他的永恒生命带到人类最接近的地方——成为拿撒勒人耶稣

这些举动都表明,神并不想终止与人类的关系。相反,神愿意降临到我们的尘土之中,向我们展示真正的生命在于与神合一,而我们的死亡只是一个暂时的悲剧,而不是最终的终点

现在,让我们看看会幕和圣殿的仪式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耶稣的死亡。

透过死亡保全生命

随着圣经故事的发展,人类逐渐学会在伊甸园外生存,与敌人争战,辛苦劳作,使土地结出果实,同时经历苦难。而神加入了他们的世界,首先帮助他们建造一个可移动的帐幕——会幕,并指示人们用象征伊甸园的元素填充它。这是神在说:“你们已经在园外,远离我居住的地方,但我爱你们,所以我来到你们所在之处,让你们能经历一小部分伊甸园的生命,最终回到我为你们所预备的地方。”

就像伊甸园一样,会幕是一个没有死亡的区域。当你阅读有关会幕建造、维护和礼仪敬拜的律法(参出埃及记 25-28 章;利未记 1-27 章)时,会发现任何与死亡相关的事物都被禁止进入这个帐幕。会幕内部布满了石榴树、橄榄树、杏树等各种营养丰富、美丽的果园植物形象,同时还有绣在幔子上的基路伯图案,阻挡进入至圣所的通道。如果你站在会幕院子的入口处,会看到两侧的基路伯,以及它们之间的祭坛火焰。这让人联想到伊甸园门口的基路伯和旋转的火焰剑。这一切都旨在传达一个信息:进入这个神所居住的地方,就像是重新进入伊甸园。

但请记住那个悖论。伊甸园的故事明确表明,任何想要重新进入伊甸园生命的人,都必须经历基路伯火焰剑的死亡。那么,人要如何在死去的情况下重新回到神的同在中?如果他们已经死了,又如何做任何事情呢?

在这里,我们窥见了一种充满怜悯的奥秘,这在利未记 16-17 章中有详细探讨。**神愿意接受一个无瑕的代表,愿意为他人舍命。**在献祭的仪式中,一只没有瑕疵(即“无罪”)的动物作为一个不完美人类的代表献上生命,因为这个人无法自己回到神那里,而不经历死亡。这只动物死在圣幕的外面,使得祭司可以带着它的生命之血,“穿越”基路伯与火焰剑的危险边界,进入象征性的伊甸园。在那里,这只无罪动物的生命可以向神祈求怜悯,而神也会按照自己的应许回应。动物为人而死,代表人而死,并代替人而死,使人可以“透过”死亡而存活,并重新与神联合。

必须明白,人来到神面前,不是带着祭物希望神能施怜悯,而是神亲自设立了整个献祭的过程。在利未记 17:11,神说:
“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

当人将这些动物的生命献给神时,他们其实是在见证神亲自将动物赐给自己,并接受这献祭。

透过关于动物献祭的律法,神向人们展示了真实的死亡是如何因违背神的旨意而发生的。他们体验到具体、血腥的后果。但他们也看见,神渴望透过死亡保全人类的生命。一个代表进入火焰,为另一个人舍命,从而保存生命。就好像神已经设计了一种死亡,但这种死亡不会最终毁灭人,而是一种胜过死亡的死亡。

超越圣所与献祭

在故事的后续发展中,当以色列人终于在应许之地定居时,这一基本的模式仍在圣殿中延续。在那里,至圣所依然被一幅绣有伊甸园基路伯的幔子守护着,祭坛(象征火焰剑)仍然占据中心位置。

无论是在伊甸园、会幕,还是在圣殿,没有人能够穿越基路伯的阻挡,进入神的同在之地。因为,和最初的人类一样,我们都因选择相信自己的智慧而非神的智慧,而被死亡败坏。**双基路伯的象征提醒我们:我们仍然在伊甸园外,与神隔绝,最终归于尘土(adamah)。**但动物献祭的象征表明,即使是死亡,也无法阻挡神想要重新与人类连结,并恢复他们永恒生命的旨意。神爱我们,爱得太深,不愿放弃我们。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祭司们不断献上祭物,而各种宗教仪式虽然在教导和引导人们,但它们始终无法真正改变现实,也无法解决问题。人类仍然经历战争、疾病和死亡。生活在伊甸园外的现实沉重地压在人的心头,激发了人们心中深切的渴望——他们盼望某一天,神会彻底结束败坏和死亡。

这正是耶稣走上十字架的意义所在。

耶稣为什么要死?

约翰福音的开篇带来了一个宇宙性的剧情反转。创造宇宙、至高无上的神——那无法改变、无法测透、无法战胜的神——谦卑地进入了我们腐朽、死亡的世界,走进了伊甸园之外。

**约翰福音 1:14 说,神“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这里的“住”在希腊文中意为“支搭帐幕”,意味着神设立他的居所,与我们同在。**神选择与我们同住,也意味着他选择经历死亡。**从这个角度来看,耶稣之所以死,是因为我们都要死。

创世记的早期故事告诉我们,回归神、回到永恒的伊甸园生命,需要真正的死亡(回想基路伯和火焰剑的象征)。要重新进入伊甸园,就必须放弃我们自己定义的善恶,而这一点正是导致人类走向死亡的原因。透过会幕和圣殿的动物献祭,神早已向他的子民预示,他要透过死亡与他们重新联合,并保存他们的生命。

如今,神自己成为真正的人,亲身经历这种死亡。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 5:21 说:
“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

耶稣承担了人类共有的痛苦与死亡,尽管他从未犯罪。十字架的意义在此显现——神以人类的身份,为了爱我们,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代替我们,成就救赎。

在基督里,**神来到伊甸园外,与我们同住,并透过死亡穿越了基路伯火焰剑的致命边界,重新开启了回归神的道路。**在耶稣在耶路撒冷被钉十字架时,就在他断气的那一刻,圣殿中守护至圣所的基路伯幔子从上到下裂开了(马太福音 27:51)。进入神同在的通路被打开了! 耶稣之死,使人类能够重新回归神(参约翰福音 10:9-10, 17:20-23)。

当耶稣复活时,他揭示了一个被隐藏已久的真相:死亡并不是终点。
我们一直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耶稣的复活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他的复活意味着,我们作为他的弟兄姊妹,将有一天与他一同进入复活的生命。

因此,十字架和复活一同宣告:“你所恐惧的死亡并不是真正的终点!让你对神之生命的信靠,取代你对死亡的恐惧!”

耶稣的死亡向我们展示,死亡虽然痛苦且悲剧性,但它并不是终结,而是通往真正生命的道路。他的方式——爱、宽恕、牺牲——将逐步驱除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使我们得以回归神原本为我们设计的生命之道。

结论

关于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的问题,仍然有许多思考与疑问。但无论我们探讨什么答案或理论,我们都可以记住:耶稣“为”我们而死的方式远不止一种。 在整本圣经的叙事中,发展出了许多交织在一起、充满细微差别且美丽的解释。而从希伯来圣经的背景到新约中耶稣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耶稣之所以愿意为我们而死,是因为他对我们有着不变的爱。

使徒保罗说: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 5:8)

神的爱在耶稣的死亡中得到了最完全的显明。 神亲自进入我们充满死亡与尘土的世界,好让我们在基督里,透过死亡得以继续活着,并回归与神同在的无限美好生命。

这就是保罗所说的“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真正的意义。
耶稣为我们而死,因为他爱我们。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