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im Mackie & Aeron Sullivan – 2017年5月24日
圣经与宇宙观的争议
圣经是历史上最广泛阅读、流传最广、引用最多,同时也是争议最多的书籍之一。其中,创世记的前两章因创造论与进化论之争而成为讨论的焦点。不论你在哪一方,这场辩论都始于如何解读创世记。
这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创世记”(Genesis)一词源于希伯来语“Bereshit”,意为“起初”。这是圣经的开端,上帝在此设立了伊甸园,并开启了亚当与夏娃的故事。然而,在深入探讨伊甸园与人类堕落之前,我们应该先认真思考创世记第一章**所要传达的信息。
圣经的重点不是科学,而是启示
如果你通读整本圣经,就会发现上帝很擅长戏剧性表达:
- 祂透过燃烧的荆棘向摩西显现,
- 祂赐下奇异的异象,
- 甚至选择通过一个贫穷的、劳动人民阶层的年轻女子降生在世界上。
然而,上帝在启示自己时,并不会给人上科学课。当然,我们不是说上帝不能这么做,而是说,从圣经的历史和文学背景来看,上帝在圣经中并没有教导人类天文学或生物化学的知识。换句话说,如果你从科学的角度来阅读圣经,你不会在其中找到关于天体物理学或生物学的最新知识。
上帝向古代以色列人启示自己,而在启示的过程中,祂使用的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宇宙观。这个事实对于理解创世记第一章的真正含义有着极大的影响。
古代以色列人的“三层宇宙观”
让我们深入探讨古代以色列人对天空与大地的认知。
现代人知道地球是一个围绕太阳自转的球体,但在古代世界,包括以色列人在内,人们对宇宙的理解截然不同。圣经中充满了古代通行的宇宙观:宇宙是一个三层结构,由三个不同的领域组成,它们像楼层一样相互叠加:
- 天(天空/诸天)——在上方,是神灵和天使所在的领域。
- 地(陆地)——位于中间,是人类和陆地生物居住的地方,被海洋环绕。
- 深渊(水下世界)——在底部,是大水的深渊,也是混沌之地。
在这种宇宙观下,地球被视为一个漂浮在深渊之上的平坦圆盘。古代以色列人认为,如果你往地下挖得足够深,就会遇到水。这就是“深渊”(the deep),也是创世记 1:2** 所提到的:“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和合本)
他们相信,大地是由柱子支撑的,这就是圣经中常见的**“地的柱子”(pillars of the earth)**的说法。例如:
- “地和其中所有的,都是耶和华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也是他所建立的。他把地建立在海上,安定在大水之上。”(诗篇 24:1-2,和合本)
- “他使地坚定,不动摇。”(诗篇 93:1,和合本)
此外,他们观察到天空是一个穹顶,而太阳、月亮和星星都镶嵌在这个穹顶中。天空之上还有更多的水,通常被这个“穹苍”挡住,但有时候会打开,水就会降下来形成降雨。
这一切都表明,虽然世界的运行方式没有改变,但古代以色列人对宇宙的理解,与现代科学认知有着巨大的差异。今天,我们受益于几千年的科学发现,因此对宇宙有了更广阔的视角,而古代近东的人们,则是依据他们的经验和观察来解释世界的。
用新的方式阅读创世记
当你阅读创世记 1:1 时,请牢记这些背景知识。
要知道,直到公元前 6 世纪,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才首次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而直到 16 世纪,人类才通过环球航行来验证这一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世记第一章“错误”,而是说它的目的并不是提供一份科学的宇宙模型。
创世记的作者并不是在描述宇宙的物理结构,而是在塑造我们对上帝是谁,以及祂为何创造这个奇妙世界的理解。
这些问题,才是圣经开篇的核心主题。
关于作者
Tim Mackie 是 BibleProject 的首席教育官,拥有 闪语与圣经研究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研究了以西结书的手稿历史,专注于 七十士译本 和 死海古卷。他曾是 Western Seminary 的教授,并担任多年讲道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