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撒的捆绑或献祭:犹太人和基督徒的不同理解

作者:罗宾·M·詹森

亚基达(Akedah,发音为 ah-kay-DAH),即“以撒的捆绑”,是《希伯来圣经》中最有力的叙述之一。然而,近两千年来,犹太人与基督徒对这一故事的解读各不相同。甚至他们所创作的图像中对这一故事的呈现也不尽相同。对大多数基督徒而言,“Akedah”这个希伯来词并不熟悉;他们更常将这段故事称为“以撒献祭”而非“以撒被捆绑”。

然而,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基督徒与犹太人都意识到彼此对这一故事的不同解读。

Continue reading “以撒的捆绑或献祭:犹太人和基督徒的不同理解”

耶路撒冷富人与名人的生活方式

作者:Yuval Gadot, Yiftah Shalev

在公元前八世纪至六世纪之间,耶路撒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权力与繁荣高峰。这座城市是犹大王国的经济、政治与宗教中心,拥有圣殿、王宫以及其他国家的官方建筑。从一座位于今日称为“大卫城”的狭窄山脊上的小镇,耶路撒冷发展成了一座强大、城墙环绕的城市,占地数百英亩,四周是为王国服务的农业庄园。首都由一系列较小的城市与堡垒所支持,这些据点有助于控制王国领土与穿越其间的富庶商队。

Continue reading “耶路撒冷富人与名人的生活方式”

新方向:考古如何阐明圣经

圣经考古的新方向

作者:Jennie Ebeling

过去五十年来,圣经考古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为纪念《圣经考古评论》(BAR)创刊50周年,我们特别策划了这个系列,由学界领先的学者分享他们对于圣经考古学科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看法。在这篇文章中,考古学家 Jennie Ebeling 探讨了该领域如何从早期以“印证圣经”为目标,逐步发展为一种更为复杂的方法,重点转向了解圣经世界中普通人的生活。

Continue reading “新方向:考古如何阐明圣经”

为什么以色列人要造金牛犊?

西奈山上以色列人拜偶像的根源

John Drummond 著 | 2025年4月9日

为什么以色列人要造一只金牛犊?这是一个困扰《出埃及记》读者数千年的问题。

正如《出埃及记》所述,在耶和华战胜埃及的众神和军队、拯救以色列人脱离为奴之地之后,他带领他们来到西奈山,要与他们立约。立约的过程以神显现为起点,神自己降临在震动的山上,有火和烟环绕。在这发生之前,百姓被吩咐要用三天的时间自洁,为这次属神的经历做准备,免得他们死亡。当神在烈火中显现,他向聚集的以色列人亲口说出那著名的十诫。那场经历极其可怕,以致百姓再也不愿听见神的声音,恳求摩西代替他们与神说话。摩西应允了他们的请求,立约的律法便由十诫开始继续传达下去。

立约誓言的最后一部分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神应许要差遣一位天使作为神圣的统帅,为以色列人争战,使他们战胜仇敌。摩西将所有的约文写下来,然后回到百姓中间,将律法读给他们听,百姓完全同意神的条款,并献上合宜的流血祭物。仪式以亚伦、他的儿子们以及七十位长老共享献祭筵席而告终。之后,摩西留下他的哥哥和众长老,独自登上山顶,要在那里领受神亲自写下的圣约之版。山上再一次被可怕的火焰和烟雾所笼罩,而摩西迟迟未归(出埃及记 24:15–18)。

读者继续跟随摩西的脚步,在山上聆听神指示他建造会幕及其他圣物的命令,包括约柜。与此同时,以色列人完全不知道过去四十天里山上的情况,神那可怕的同在持续焚烧着山顶。他们从一开始就被告知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因此很自然地以为摩西已经触怒了神的烈怒,死了。接下来便是那段臭名昭著的金牛犊事件,百姓请求亚伦为他们造一个神,好让他们可以敬拜。

Continue reading “为什么以色列人要造金牛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