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凯勒证道集:在起初,看见耶稣——2014年1月5日

约翰福音 1:1–14

1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2 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3 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4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5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6 有一个人,是从神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
7 这人来,是为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
8 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
9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10 他在世界,世界也是借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
11 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
12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
13 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
14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Continue reading “提摩太凯勒证道集:在起初,看见耶稣——2014年1月5日”

荣耀之重

C.S. Lewis 著

最初于1942年6月8日,在牛津圣玛丽圣母教堂以讲道形式宣讲,发表于1941年11月《神学》期刊,并由S.P.C.K出版社于1942年出版。

如果你今天问二十个好人,他们认为最高的美德是什么,十九个会回答:“无私。”但如果你去问古代几乎任何一位伟大的基督徒,他会回答:“爱。”你看出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一个否定性的词汇取代了一个肯定性的词汇,这不仅仅是语言学上的小事。无私这一负面理想带来的暗示,主要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获得美好的事物,而是让我们自己放弃这些事物,仿佛重要的不是别人的幸福,而是我们自己的放弃。我不认为这就是基督教所说的爱。新约圣经确实有很多关于自我否定的教导,但并不是将自我否定作为最终目的。我们被告知要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是为了能够跟随基督;而且几乎每一次描述我们若如此行将最终得到的东西时,都会呼吁我们的渴望。如果在现代大多数人的心中潜藏着这样的观念——认为渴望自己的益处并真心希望享受它是一件坏事——那么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从康德和斯多葛派那里潜入的,而并非基督教信仰的一部分。事实上,如果我们认真思考福音书中那些坦率许诺奖赏、以及所许诺的奖赏那种令人震惊的性质,我们会发现,主认为我们的欲望并不是太强烈,而是太薄弱了。我们是些心不在焉的生灵,在饮酒、情欲和野心中打发时间,而无限的喜乐正向我们敞开;就像一个无知的孩子,宁愿在贫民窟里玩泥巴,也无法想象大海边假日的提议意味着什么。我们实在太容易满足了。

Continue reading “荣耀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