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9章 接受上帝的宽恕
长久我被囚禁的灵魂
紧紧束缚在罪恶和自然的黑夜中;
你的眼眸散发出一道敏捷的光芒——
我醒了。地牢被光芒点燃;
我的枷锁脱落,我的心灵得到解放,
我起身,前行,并追随了你。
——查尔斯·卫斯理 [1]
麦克白知道,他的妻子以内疚的良心而闻名,只有通过某种能够抹去”压在她心头的危险之物”的”甜美的解药”,她才能得到解脱。那个解药就是上帝的宽恕。除非你先经历上帝对你的罪过的宽恕,否则你将永远无法完全原谅他人对你犯下的罪。我们必须处理自己的内疚,才能正确地处理他人的内疚。
自我宽恕的问题
咨询师经常听到人们说:”是的,我已经向上帝请求宽恕。但问题是……我无法原谅自己。”
有大量自助书籍和各种治疗方法试图帮助人们实现自我原谅。纵向维度——与上帝的关系——完全被忽略了,而内疚被视为严格地只能在内部和水平层面上处理。
自我原谅疗法的主要思想包括:(a) 向你冒犯过的人请求原谅,(b) 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负责,然后(c) 从事件中吸取教训,(d) 对自己像对待他人一样富有同情心,最后(e) 继续生活,接纳自己。
尽管提到的个别步骤可能有帮助,但整体方法还是不够完善。我们很难确定自己做的事情是否真的是错误的,而世俗的方法无法帮助人们判断真正的内疚和虚假的内疚感。此外,许多人已经向其他人请求了原谅——他们已经做了所有被要求的事情——但仍然无法摆脱内疚和羞耻感。[2]
当有人说:”我无法原谅自己”时,我们该如何回应?现代性已经宣告,我们是自身最高的权威。盖尔·希希的畅销书《人生阶段》将此阐述为生活的基本规则。你只有通过摆脱所有其他制度性要求、他人的议程和认可,才能”找到自我”。关系应当是暂时的,仅在支持你选择的身份和利益时才参与。唯有我们能够验证自己,或判断事物的好坏。没有人有权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或用他们的标准来评判我们。[3]
但是,当自我仍然陷入内疚时会发生什么呢?没有外部力量能够推翻自我强加于自身的制裁。谁有权利告诉现代的自我:”你对自己的评价完全是错误的”?圣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核心:”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就知道神比我们的心大”(约翰一书3:20)。
这就是基督教给予我们的本质。只有上帝是我们是谁、我们做了什么的最终裁判。如果——仅仅是如果——他是,那么上帝就可以推翻我们内心的内疚和自我谴责。如果他说我们被原谅了,那么我们就被原谅了,我们可以告诉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然而,世俗框架对于治愈受伤的良知是无能为力的。它对那些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与原谅的自我也无话可说。任何曾经看清自己罪恶深渊和可能性的人,都不会被”善待自己——你值得”这样的陈词滥调所安抚。
在他的著作《激进的自我原谅》中,科林·蒂平认识到完全世俗化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因此融入了东方神秘主义。蒂平建议我们在轮回和因果的框架中审视生活。我们是在现世存在的灵魂,目的是体验诸多将为未来生命中的更好实践提供教育的事物。在这种世界观中,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以及我们对他人所做的一切,甚至是过错,都是通过多生累世成长为完美和极乐的学习课程。要实现自我原谅,我们告诉自己:”尽管我在人世间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从纯粹的精神层面来看,从未发生过任何错误。”[4]
蒂平处理罪恶的方式不是赦免,而是将其最小化。这是极其令人不满的,因为我们本能地知道在这里犯下的邪恶确实是邪恶 。基督教不会淡化罪恶的错误性,但仍为内疚提供了有力的解药。
麦克白渴望的”甜蜜解药”确实存在。那就是神圣的宽恕。但要体验神圣的宽恕,需要做出一个关键的区分——真正的罪疚感和虚假的罪疚感。在做出这种区分之后,还需要转向上帝。
真实与虚假的罪疚感
存在两种有罪的人。有些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因为某些事情客观上是邪恶的,无论行为人对此事的信念和感受如何,他们都是有罪的。但我们也认识到另一群人,他们的内疚感似乎与行为不成比例,过于强烈。
存在真实的内疚感和虚假的内疚感,一个无法原谅自己的人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内疚感是否合理。
在这一点上,基督教极有帮助。分辨真假内疚的唯一方法是有一个标准来做这件事。在耶稣对当时宗教领袖的众多批评中,他说:”你们律法专家,祸哉!因为你们使人承担难以负担的重担,自己却不肯用一根指头帮助他们”(路加福音11:46;参见马可福音7:11-13)。耶稣指的是”加在律法之上的繁重的宗教义务,使人们负担沉重……因未能取悦上帝而感到绝望”。耶稣在这里表明,人们应该为违背上帝的律法——谋杀、偷盗、通奸而感到内疚,但不应为无法遵守那些被添加到律法之上的众多、苛刻的人为宗教规则而感到内疚。
耶稣的这种区分和警告也可以适用于那些属于律法主义宗教团体的人。他们同样可能因为文化、社区、家庭或自身对他们设置了不切实际的负担而备受内疚的折磨。因此,帮助一个人摆脱内疚的第一步是询问这是否真的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和话语。
尽管如此,做出这种区分并不总是简单。在某些情况下,真实和虚假的内疚以复杂的方式交织在一起。
我们中的许多人因为对太多人说了”是”,然后发现一天或一周内根本没有时间完成所有事情而深感内疚。一方面,你应该信守承诺,言行一致(马太福音5:37;箴言11:3,20:25)。但给你安排了超出你能力的事情并非上帝,而是你自己。你不必为无法完成所有人的请求而感到内疚。你只有责任去做上帝在他的话语中要求你做的事情。
什么关于那位因为听广播上的笑话而导致短暂注意力分散,最终造成严重伤人事故的司机?司机将承受巨大的内疚。然而,他并没有犯下重大的道德错误,也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或规则。司机的朋友们说得对:”这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但这并不能帮助他。当然,对于没有更加小心谨慎地驾驶,他有一定理由感到遗憾,但以上帝的话语为标准,他的内疚是不成比例的。咨询师将需要帮助他意识到,如果他为此情绪低落多年,甚至情况更糟,那只会进一步加重悲剧。相反,他应该寻求上帝对他疏忽大意的宽恕,然后依靠他人充满爱的支持,这些支持强化了上帝对他的接纳。
在这一类别下的另一个例子是”幸存者内疚”。许多士兵在战争中失去了战友,却自己活了下来。但他们没有感到 relief 和平静,反而充满了内疚。为什么他们得以幸存?我认为,这种内疚源于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比已逝的战友更勇敢、更熟练或更高尚,但他们却感觉应该如此。再次强调,处理这种可以理解但持续存在的内疚的唯一方法是求助于上帝的话语。是上帝决定在他的计划中,为什么有些人在二十多岁就生病死去,或在战场上牺牲,而另一些人则继续生活。对此不应该感到内疚。
区分真正的内疚感和虚假的内疚感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因为时间无法治愈真正的内疚 。宇宙中存在着绝对的道德规范,而你的灵魂,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能感知这些规范(罗马书 1:18-20,2:14-16)。处理真正的内疚的唯一方法是将其交给上帝的恩典和怜悯。另一方面, 道德努力和祷告无法治愈虚假的内疚 。处理虚假内疚的唯一方法是将其交给上帝的旨意,并在他的话语光照下理解它。
将你的内疚带到上帝面前
那么,你要如何处理真正的内疚呢?没有比诗篇51篇更好的地方可以寻找答案了,这可能是整本圣经中最著名的认罪祷告。
上帝啊,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怜悯涂抹我的过犯。求你将我的罪孽全然洗净,并洁净我脱离罪污。(诗篇51:1-2)
这首大卫祷告的场合在标题中有所描述。他与拔示巴发生了婚外情,杀害了她的丈夫,然后娶她为妻。神通过先知拿单向世人揭露了大卫的罪。然后,他开始祷告。
如果我告诉你,无论你的生活多么混乱,总有一条路可以渡过难关,那会怎么样?圣经称这条路为悔改,而悔改是一个过程。诗篇51篇教导我们什么?
它教导我们,我们必须停止做三件事,开始做两件事,最后接受一件事。
悔改的伪劣形式——推卸责任
因为我知道我的过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得罪了你,唯独得罪了你,在你眼中做了那恶事;所以你说话公正,判断公平。我本是在罪孽中生,在母腹里就有了罪。(诗篇51:3-5)
有一种真正的悔改是”属乎生命”的(使徒行传11:18,英王钦定版),它带来力量、自由和平安,但根据圣经,还有虚假的悔改,这种悲伤或悔恨可能伪装成悔改,但”带来死亡”(哥林多后书7:10)——带来沮丧、持续的愧疚和绝望。有些看似能带来生命、除去罪疚的悔改,实际上并非如此。
其中一种伪劣行为是推卸责任 。”对不起,但你知道这其实不是我的错。”然而真正的悔改需要对自己的罪负全部责任。
推卸责任的一种方式是为自己的罪找借口。17 世纪作家托马斯·布鲁克斯称之为”用美德的颜色粉饰罪过”[7]。我们看着自己说:”我不是贪婪,只是节俭”;”我不是骄傲,只是果断”;”我喝酒不过量,只是活跃气氛”;”我不刻薄,只是实话实说。”
另一种方式是推卸责任。”如果你是一个更好的配偶,我就不会有婚外情。””我不该说那句话,但她激怒了我。谁都会这么做。””我受苦很多;我认为我活该如此。”
推卸责任的第三种形式是坚持指责者在夸大其词。”好吧,那确实是错的,但你太敏感了。””是的,我可能不应该那样做——但还记得你之前做的那件事吗?那才是可怕的。现在别再指责我了。”
圣经的开篇场景展示了推卸责任的致命性——夏娃责备蛇,亚当责备夏娃,甚至责备上帝(”你给我的那个女人”)为他们所做的事。只有当推卸责任结束时,我们才能开始处理内疚。大卫祷告说:”你判断的时候是公义的,裁决的时候是正直的”(诗篇 51:4)。没有丝毫减轻责任的企图。没有任何借口。真正的悔改会直面自身责任,并对上帝说:”在发生的一切中,你仍然是正直的……而我们行事邪恶”(尼希米记 9:33)。没有责备上帝过于严厉的语气。没有暗示要怪罪环境或其他任何人的罪。只有当不再有伪装或回避时,良心才能得到洁净。
面对他所做的,大卫对自己的内心有了一个非凡的洞察:”我是在罪孽中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已是罪人”(诗篇51:5)。大卫是否仅仅在讨论”原罪”这一经典教义——即所有人类本性都是有罪的?很可能是的,但大卫在此并不是为了阐述神学。他更多的是在抒发个人感受。
大卫认为青年时期常见的罪过与谋杀之间存在家族类似性。他意识到它们并非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在适当的环境下,源于每个人内心的自我主张和自我中心所产生的残酷倾向,如果得到适当的滋养,可以演变为谋杀。它们源自同一个种子。
在广受欢迎的 BBC 系列剧 《暗中保密》 中,谜题是谁可能在这个宜人的海边小镇谋杀了一个男孩。当地警探艾丽·米勒对任何镇上的人都持怀疑态度。这是一个紧密团结的善良社区。”我们这里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她说。对此,警监亚历克斯·哈迪与她争论。
哈迪:”在适当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能犯谋杀罪。”
米勒:”大多数人都有道德指南针。”
哈代:”指南针会断裂。”
这位虚构的警务督察正在向我们讲述圣经在这一点上所说的内容。你不能否认自己作恶的能力。除非你领悟到圣经中这个特定的真理,否则你将会做一些真正邪恶的事,这些事将彻底震惊你自己。因此,推卸责任是你能做的最危险的事情之一。
这是一颗悔改的心的语言:”是的,主啊,我曾遭受不公,也经历过困难,但我没有以应有的方式应对这些情况。正是我自己的罪导致了我今天的悲惨。我完全承担责任!”悔改始于推卸责任的终结。
悔改的仿冒品——自怜
另一个伪劣的是自怜 。”我真的把我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但真正的悔改涉及对罪本身的悲伤,以及它给上帝带来的冒犯和痛苦。
虚假的悔改是对后果的悲伤,以及罪给自己造成的麻烦。大卫刚刚通过使用他的王权与已婚妇女拔示巴发生了婚外情,并错待了她的丈夫乌利亚,杀害了他。他还通过滥用权力背叛了人民对他作为国王的信任。然而大卫对上帝说:”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做了这恶事”(诗篇 51:4)。他怎么能这么说?
大卫的陈述并不主要是一个神学教导——它确实是一声发自内心的呐喊 。 希伯来语中词语的重复表示情感的强烈程度——激情、渴望和爱。当他意识到自己对那位膏立他为王、多次从嫉妒的扫罗手中拯救他,并立他为以色列王的上帝所做的事时,他的心都快要碎了。
大卫当然不是说他没有得罪乌利亚和拔示巴,而是说他得罪上帝——那位他实际上欠下一切的上帝——是所有罪行的根源。大卫认识到,他得罪上帝是他得罪其他人的原因。马丁·路德在他的大教理问答中论证,你在伤害他人(第五至第十诫)的同时,就必定违背了第一诫——”除了我以外,不可有别的神”。所以,如果你为了赚钱而撒谎,那么在那一刻,你已经把金钱置于上帝之上,使金钱成为更大的爱。如果你为了保护名誉而撒谎,你也做了同样的事。
大卫理解这一点。专注于我们得罪上帝的罪是自怜的反面。沉溺于自怜可能看起来像是悔改,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当我们的错误给我们带来现实世界的问题时,我们会哭喊:”我真希望没有做那件事!”但我们的悲伤并不在于我们如何得罪了上帝或他人,而是为自己遇到的麻烦。我们并没有真正为罪而困扰,如果后果消失,我们就会重新滑向错误的行为。这证明所谓的悔改不过是自怜。
多年前,我正在为一对已婚夫妇做牧师辅导。这个男人不断地对妻子使用严厉、愤怒、侮辱性的语言,深深地使她感到悲伤和受伤。在三年的时间里,他同意接受我的辅导,但很明显,这只是在妻子威胁要离开他时才会这样。然后他会来见我,并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一旦分居和离婚的威胁消退,这些改变也随之消失。换句话说,他并不是真正为自己如何亏待妻子、如何冒犯上帝而感到抱歉。他为自己感到抱歉,而不是为罪感到抱歉。自怜永远不会带来改变。为罪本身感到抱歉需要爱。如果他真的爱自己的妻子——并且爱他的上帝——他本应憎恨罪本身,那么罪对他的吸引力就会开始减弱。自怜导致了肤浅的改变,这些改变从未真正影响他的内心,因此没有带来持久的行为改变。
自怜看起来像悔改,但它实际上是自我沉溺,这是罪的本质。只有当你意识到你不仅仅是打破了上帝的律法,而是伤了他的心,辜负并使他悲伤时,你才会开始改变。
正如真正的悔改始于停止推卸责备,它也始于停止自怜。英国牧师理查德·西比斯在他的经典著作《折断的芦苇》(1630)中写道,自怜只有在停止思考后果时才会结束。悔改不仅仅是”稍微低头”,而是”用心”,直到”罪在我们眼中比惩罚更可憎”。
在近代的一位同时代人斯蒂芬·查尔诺克,他写了《论罪的说服》,对他所谓的律法主义悔改——以自怜为特征——和真正的”福音”或基于福音的悔改做出了生动的区分。律法主义的悔改主要源于对惩罚的恐惧,而真正的悔改则源于对上帝良善的思考,因此产生对自身不感恩和缺乏爱的意识。所以虚假的悔改会喊道:”我已经激怒了一个如同咆哮狮子般的力量……我已经惹怒了那位天地的至高无上的主,他的话语可以撼动世界的根基。”但一个福音性地被说服的人会哭喊:”我已经激怒了如同晨露般温柔的良善;我已经得罪了一位如朋友般友善的上帝……哦,我的……刚硬的心……竟然离开如此甜美的源头,去刨阴沟!”[10]
这是悔改的心灵的语言:”是的,主啊,我为我罪的后果而感到悲伤。但这些后果只是唤醒了我对所犯错误的认识——我如何伤害了他人,尤其是你,我的创造主、供应者和救赎主。”悔改始于自怜结束的地方。
悔改的伪劣形式——自我鞭笞
最后,还有一种过度的虚假悔改。这个人充满了响亮而强烈的自我厌恶,哭泣不止。听众会感到有必要告诉他们,他们并不是那么糟糕,并不是那么有罪。而这恰恰是这种自我鞭笞的要点——它试图向他人,甚至向上帝施压,不要指责,而是原谅和宽恕。内在逻辑大致是这样的:”如果我足够狠狠地责备自己,肯定这就能赎罪,而且没人会再向我要求什么。”
将自我憎恨的悔恨用作赎罪的方式,与完全否认自己有错一样,都拒绝了上帝的宽恕。这两者都是自以为是的表现。十八世纪的英国圣公会牧师约翰·牛顿写信给一个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总是感到自己有罪且不配。牛顿并没有被这吓倒。他写道,不加掩饰地为自己开脱或沉溺于病态的自我憎恨,显示出极大的属灵骄傲和自以为是。
你对福音的理解是正确的,但在你的经历中有一种律法主义的东西令你困惑。……你不能对自己抱怨的内在和与生俱来的邪恶认识得太多,但你可能——实际上你确实是——对它们有不恰当的情感。……你不仅表达了对自己低的看法,这是正确的,而且对救赎主的位格、工作和应许持有太低的看法,这显然是错误的。……
撒旦……有时会提出教导我们谦卑,但尽管我希望谦卑,我不愿在他的学校学习。他关于我们的罪性的前提也许是真的……但他随后得出可憎的结论,并想教导我们,因此我们应该质疑基督的能力、意愿或信实。
确实,尽管我们的自责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对罪恶的厌恶,但当我们仔细审视时,这些自责中常常掺杂着如此多的自私、自义、不信、骄傲和不耐烦,以至于它们几乎和我们抱怨的最坏的邪恶没什么两样。[11]
接受上帝的宽恕很简单——悔改并祈求怜悯!然而,许多人,或者说大多数人,从未经历这种恩典,因为他们不肯悔改。真正的悔改从以下几点结束:粉饰太平(”什么都没发生”)、推卸责任(”这不是真的我的错”)、自怜(”我感到抱歉是因为这对我的代价”)和自我惩罚(”我会感到如此可怕,以至于没人能批评我”)。
转向上帝
如果推卸责任、自怜和自我惩罚是伪劣品,那么真正连接我们与上帝的悔改是什么?有两件事值得关注。为此,我们转向箴言中一个卓越但常常被忽视的经文。
在《箴言》28:13(英语标准版)中,我们读到:”凡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但承认并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12]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个词在箴言中与遮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承认就是对自己所做错的事情作出完全、坦诚的交代 ,不打任何折扣或找借口,不淡化或相对化。这是完全承担责任。这里翻译为”承认”的希伯来语词 ydh 总是带有赞美和感谢上帝的意味。因此,承认罪并不仅仅是说实话,也不是抽象地说”我应该受到某种惩罚”。相反,它是承认你一直没有爱和尊荣上帝,并在此刻通过承认你如何得罪了上帝和他人开始荣耀祂。
一个人讲述了他的这种经历。多年来,他内心一直带着一种防御性和不适,这 darkened 了他的生活。
在寻求内心平静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各种宗教并研究了心理学,但从未得到过完整的答案。……关键性的经历以不可思议且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身后留下的巨大的错误洪流。之前,这种现实被我的骄傲和想在他人面前体面的欲望所掩盖……对于我所做的事,我没有任何借口——无论是年轻、环境还是坏同伴。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一页接一页,我清晰详细地倾诉了一切。我感觉就像悔恨的天使正用他的剑猛烈地刺痛我的心,那种痛苦如此强烈。我给所有我曾欺骗、偷窃和撒谎的人和组织写了数十封信。最终,我感到真正的自由。[13]
然而,箴言 28:13 继续说,仅仅承认或认罪是不够的——你必须也要放弃它。放弃意味着对罪恶行为进行全面的否定,包括内心态度和实际行动 。当施洗约翰引导人们接近悔改的边缘时,他们问:”那我们该做什么?”他回答:”要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路加福音 3:8,ESV),他的意思是要采取实际行动,扭转他们错误的行为。
税吏也来受洗,问他:”老师,我们该做什么?”他对他们说:”不要多收超过你们被授权的金额。”士兵也问他:”那我们该做什么?”他对他们说:”不要用威胁或虚假指控向任何人勒索钱财,并且要对自己的工资感到满足。”(路加福音 3:12-14,ESV)
悔改不仅仅意味着承认错误,还包括发自内心地厌恶罪恶并因此计划改变。具体的步骤包括:”从现在开始,我再也不会去……””从现在开始,我不会再做……”斩断退路,建立问责机制。
当然,许多这样的计划失败或部分失败。基督徒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但是没有诚挚的否定和具体的改变设计,真正的悔改就无法发挥作用。虚假的悔改只是情感上的,真正的悔改提供行为上的改变。
一个名叫莱昂纳德的男子提供了这个陈述。他是一个年过中年的商人,事业非常成功且生活富裕。他写道:
从人的角度来看,我是一个好人,遵纪守法,对社会负责。我也很虔诚,忠实地参加教会,把钱捐给好的事业,甚至还试图为基督作见证。
然而,有一个星期天,他听到了一篇关于”灵里贫穷”的讲道。这是一个圣经的呼召,要成为一个谦卑的人,不关心自己的地位,而是服务他人。他深受感动。这篇讲道”使我担心我并不像我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他经历了一种”新的不安”,并开始审视自己生命的根本动机。令他震惊的是,他发现自己被嫉妒和通过积累财富证明自己比他人更优秀的欲望所驱使。他意识到金钱的爱是他生命中的驱动力,但他一直对自己和他人隐藏这种强大的动机。”现在我确定我离上帝很远……[我]非常需要他的宽恕,我希望基督能除去我心中这可怕的嫉妒之灵。”
他转向基督,决心改变自己的行为。他决定在商业上不那么无情,对客户、员工和利益相关者更加慷慨,并且在财富使用上更加慷慨。他准备放弃自己的罪,但他知道仅凭良好意图是无法得到宽恕的。”我请求他宽恕我,并相信他的死已经洗去了我的罪。”这是他生命的转折点。[14]
接受神的饶恕
最后,还有一件事需要接受。在悔改之后必须是欢喜——为神白白的怜悯而欢喜。没有欢喜的悔改会导致绝望。
箴言 28:13 告诉我们,悔改还包含第三个行动,即自愿接纳神白白的怜悯 。希伯来语中表示”怜悯”的词(希伯来语 rhm)是指子宫的词。旧约学者告诉我们,这个词的意义源于父母对初生婴儿的感情。”这个动词总是与父母对子女的怜悯情感相关联。”[15] 母亲对子宫里孩子的爱并非是孩子”赢得”的——它只是因为母亲内心的强烈感动而来。换句话说,神赐给悔改者的怜悯是完全免费的、不配得的、慷慨的,且深具个人性,这是悔改中常常被忽视的重要部分。真正的悔改包括接纳神白白的怜悯。
虚假的悔改,然而,要求必须赚得赦免。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做悔改的前两个行动——认罪和悔改——但坚持他们不”感到被赦免”或甚至”无法原谅自己”。许多人对自己的罪绝望,因为他们从未相信自己与神的关系本来就是 purely 出于怜悯。尽管他们对神的恩典口头上表示认同,但他们的称义基于自己的成圣——他们的表现。也就是说,他们相信神是基于他们的道德表现和相对无罪的状态来爱和接纳他们。当一个仍然在功能上相信自己是靠道德生活得救的人跌入罪中时,他们的根基就会动摇。
这样的人想要”赎清”自己的罪,以赎罪,赢得宽恕。她无法将罪交给上帝并置之不理。她带着内疚四处游荡,试图亲自偿还罪债,希望上帝和他人最终会宣布她已经受够了苦,可以得到宽恕。但相反,她应该让对自身罪性更深的认识引导她看到上帝怜悯的广大,并对祂的恩典更加惊叹。
总的来说,悔改始于推卸责任、自怜和自义的绝望结束之时。它始于认罪、悔改和接受白白的恩典。这时,罪疚和羞耻的阴云才会散去——我们就能歌唱:
有时一道光亮使基督徒惊讶;
是主升起,带着医治在他的翅膀上。[16]
保持上帝的怜悯”新鲜”
人心的默认模式是通过赚取自己的救赎来控制自己的生活。免费恩典、无功而得的概念,对于自我中心的人心来说,既是侮辱性的,也是不自然的。让·瓦尔让在 《悲惨世界》 中因主教的宽恕而彻底改变。他意识到这剥夺了他自怜和自以为是的情绪,这些情绪曾使他为自己愤怒和自私的生活找借口。
所以即使我们最初接受上帝的宽恕和接纳,我们仍需用余生深化对这一点的理解,并不断刷新对它的体验。
一种方法是定期查阅、研究和沉思直接阐述上帝宽恕的圣经经文。(见附录 B。)
经历神赦免的第二种方式是不断深入研究构成赦免基础的各种教义。这些教义包括代赎的教义(耶稣全然为你的罪付上代价,并代替你承担)和称义的教义(当我们信靠基督时,我们拥有他的义,他完美的记录在法律上被”归算”给我们)。
也许最全面的圣经主题,涵盖了所有这些祝福,就是当我们相信他时,我们在他的生命和死亡(罗马书 6:1-4)以及他的升天(以弗所书 2:6)中与他在法律上和实质上联合。我们与他同死或现在与他一同坐在天上的地方意味着什么?正如赞美诗所说:”我几乎无法领会。”[17]
在父的眼中,我们与基督如此联合,当他看我们时,他看到的是耶稣。基督徒与基督是如此合一,以至于我们就像已经为自己的罪死了,像已经复活了一样得到赦免。我们与基督是如此合一,以至于父看我们时,会以耶稣理应得到的荣耀和尊荣来对待我们。在新约中,保罗超过160次提到我们”在基督里”或”在他里面”。他称自己为”在基督里的人”(哥林多后书12:2)。这完全主导了保罗的自我认识,也必须主导我们的自我认识。
在约翰一书2:1中,使徒写道,如果我们犯罪,就当记住:”我们有一位与父同在的中保——耶稣基督,这位义者。”这是这个伟大真理的众多奇妙维度之一。
多年前,我读到查尔斯·霍奇于 1861 年在普林斯顿神学院的教堂讲道大纲。在这篇讲道中,霍奇探讨了在法庭上为一个被控犯罪的人辩护的”辩护人”这一概念。想象一下,指控是针对你的,但你有一位辩护律师。那种关系是怎样的呢?霍奇写道,辩护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极其亲密且强有力的。如果你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极其出色,你的案件就极其出色。如果她在法庭上雄辩,你的案件就充满雄辩。无论你的律师做什么,都会归于你。”前者〔辩护人〕 代表后者〔当事人〕,将自己置于当事人的位置。这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最亲密的关系。当事人……无法开口……无法被注意。他在辩护人中消失。这就是基督作为我们辩护人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他在上帝面前为我们辩护。我们在他里面消失。他,而非我们,被看见、听到并被重视……基督如此承担我们的位置。”[18]
耶稣是否光彩照人?美丽?无瑕?是否是”万人中最俊美的”?那么,这就是你在宇宙正义法庭上的样子。你在你的辩护人中迷失。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篇布道时,它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开始意识到,我过度工作是试图成为自己的辩护人。就好像我有世界上最出色的辩护律师,但我却不断起身说:”让我说话。让我质问证人。让我向陪审团陈述案情。”但只有耶稣基督有一个无懈可击的案件。他可以说我:”父啊,我已经代替他完成了你对他的每一个要求。现在因为我所做的,接纳我的朋友、我的兄弟、我的儿子。”
当我们的内心谴责我们时,耶稣比我们的心更加伟大,我们越多了解上帝白白的恩典和赦免的教导,就越能感受到这种伟大。
在路加福音第7章,耶稣在法利赛人西门的庭院里用餐时,”城里的一个女人”来到他面前。这个词是对性工作者的委婉说法。她跪在耶稣的脚前哭泣,并以敬爱之心膏抹他的脚。西门认出她是一个”罪人”,并惊讶于耶稣接纳她公开表达的爱,而不是躲避她。耶稣用了两个债务人的比喻——一个欠债是另一个的十倍——他们都被债主赦免了债务。”他们中哪一个会更爱他?”耶稣问西门(路加福音7:40-42)。答案显而易见——就是被赦免更多的那一个。
耶稣接着指出,西门自己根本不认为自己是需要赦免的罪人,只是给了耶稣一个相当冷淡和正式的问候,而这个女人丰盛的爱和温暖源于她所经历的极大赦免所带来的喜乐。这个教训绝不是说过一个充满大的、令人震惊的、臭名昭著的罪的生活更好。正如整个新约所教导的,西门因为他的骄傲而需要赦免,丝毫不亚于这个女人因为她的不道德。如果我们转向基督寻求赦免,我们将通过圣灵的能力知道爱与喜乐。
先知弥迦说上帝将”践踏我们的罪”并”将我们所有的罪孽都投入深海”(弥迦书 7:19)。著名的荷兰作家柯丽·邓布恩常说,当上帝将我们的罪投入最深的海底时,他会竖起一块牌子:”禁止钓鱼!”上帝已经处理了你的罪。不要回头再为它们感到内疚。向前走,充满爱。[19]
基督的血
让我们回到诗篇 51 篇。大卫知道他犯了罪,”在你眼中行了恶事”(第 4 节)。他知道自己有”杀人的罪”(第 14 节,英标译本)。然而,他有信心,因为神的契约之爱 (chesedh)——”永不改变的爱”——无条件的盟约之爱。大卫感到自己完全不配 ,但他仍然充满信心自己仍然被接纳。如果你只感到不配而没有信心,那么悔改就无法奏效。你只会责备自己,希望神会怜悯。如果你只有信心而没有深刻的不配感,你就会自怜并且不会改变。大卫既绝对谦卑,看到自己不配,又完全充满信心。[20]
因此,我们无话可说,因为在十字架和复活的这一边,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大卫当时只能”如同对着镜子,模糊不清”(哥林多前书 13:12,钦定译本)的事情。大卫祷告:”不要把我从你的面前丢弃”(诗篇 51:11,钦定译本),而神确实没有。这是因为在十字架上,耶稣被从神的面前驱逐——他承受了大卫应得的惩罚。耶稣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 27:46),这样大卫就不必承受这份苦难。
这是真正改变的秘诀。仅仅说”上帝是慈爱的上帝,我伤透了他的心”是不够的。这太抽象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看着我们所有人,看到我们在否认和背叛他,然而在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爱的行动中,耶稣基督依然留在十字架上。他看到了我们的本来面目,却依然留下。当你看到耶稣这样为你而死,并且知道他死的原因正是因为你每天所犯的罪,你将不再想沾染那些罪。
因为所有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并且藉着基督耶稣的救赎,白白地蒙神称义。上帝公开基督作为赎罪的祭物,藉着他流血的代价——这恩典要藉信心领受。(罗马书3:23-25)
1955年,比利·格雷厄姆被邀请在剑桥大学的圣母大厅举行为期一周的晚间演讲。当公众得知这一消息时,《伦敦泰晤士报》上发表了许多信件,对这位原教旨主义的美国浸信会传教士即将来到英国向最优秀和最聪明的学生讲述一种基于流血、赎罪和地狱的原始宗教表示强烈不满。
葛培理承认这件事确实困扰了他。他对被描述为一个未受教育的乡下人感到很受伤。所以在最初的三个晚上,他引用了知识分子和学者的话,并试图用更学术的方式讲话——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信息并没有产生影响。于是,他跪下祷告,决定丢掉准备好的讲稿,simply 宣讲基督的宝血和十字架。[21]
迪克·卢卡斯,长期担任伦敦圣海伦斯主教门圣公会教堂的牧师,在一盘录音带的讲道中回忆了他当时所见所闻。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晚上。我坐在圣母大教堂完全挤满的唱诗席上的地板上,一边是担任正教授的神学教授,另一边是学院的牧师(后来成为主教)。这两个人都是好人,但完全不赞同我们需要靠基督的宝血从罪中得救。亲爱的比利·格雷厄姆那晚站起来,从创世纪开始,一直讲述了圣经中的每一次献祭 。
在大厅里,血流满地,到处都是,持续了三刻钟。我的两个邻座对这种血的粗俗宣告感到极度尴尬,而且似乎确信没有任何明智、精致的年轻英国人会相信这些鬼话。但在布道结束时,令所有人震惊的是,四百名年轻男女留下来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基督。[当时学生人数仅有八千人。]
几年后,我记得遇到一位年轻的牧师,他是剑桥大学毕业生,当时在伯明翰大教堂。我们一起喝茶时,我问:”对你来说,基督信仰是从哪里开始的?”
“哦,在五十五年的剑桥,”他说。
什么时候?
葛培理。
什么晚上?
那是星期三的晚上。
这是怎么发生的?
“嗯,”他说,”我记得的只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圣母教堂时,心想’基督真的是为我而死。'”[22]
上帝的宽恕最终对他变得真实,从此他再也不同了。
对于学者们来说,不可思议的是,像他这样的人,讲这样一篇讲道——如此简单,关于基督的血洗清罪孽——竟然能完全改变一个年轻人的生活。但事实就是如此。这对你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