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A 宽恕原则
1. 赦免的困难在于它是不自然的——这不是事物的本质。 它与我们基本的人性本能和天性相悖。在(基督来临之前),一位圣洁的上帝的赦免是一个谜,正如上帝在出埃及记 34:7 中亲自宣告的。因此,赦免总是一种奇迹和惊喜,它需要被解释,而不是被视为理所当然。
2. 赦免的动力是基督的赎罪之死 ,通过上帝的自我替代,为罪提供了满足。这使得赦免成为可能(无论是来自上帝还是人类),尽管它很困难且不自然。我们对他人的赦免,在神学上、动机上和实践上都基于并由上帝通过十字架对我们的赦免所赋能。
3. 赦免的消退源于当代赦免模式的不足,这些模式缺乏垂直维度。 基督教赦免(a)不同于治疗模式,因为它寻求正义和和解;(b)不同于有功或交易性赦免模式,因为它提供内在的宽恕;(c)不同于现代对任何赦免的反感,因为它向我们展示了赦免的必要性、代价和力量。
4. 赦免的历史扎根于圣经。 虽然所有文化都有某种赦免的概念,但当今世界关于赦免的主导观念源自旧约和新约。当今对赦免的方向性丧失,与基督教信仰的衰落和教会内部对这一概念的扭曲有关。
5. 宽恕的定义是放弃复仇并愿意和解。 复仇是通过另一个人的不幸得到满足,尤其是由自己造成的不幸。宽恕是指:(a)诚实地指出错误确实是错误且应受惩罚(而不仅仅是原谅),(b)与犯错者认同为同样的罪人,(c)通过自己承担债务来解除 wrongdoer 的个人报复责任(而不仅仅是赦免),最后(d)aim 为和解,修复因错误而破裂的关系。
6. 宽恕的依赖条件。(a)内在或态度上的宽恕不取决于犯错者的回应。它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b)实际和解的工作取决于受害者进行内心宽恕以及犯错者的悔改。
7. 宽恕的资源是双重的:(a)心灵的贫乏——以及源于知道我们的拯救完全是靠恩典,而非功德的谦逊,(b)心灵的富足——以及源于知道我们的拯救完全是靠恩典,而非功德的爱的确据。
8. 宽恕的维度是三重的:
a. 垂直或向上的维度。 上帝宽恕的特质和接纳:(1) 上帝的拯救不仅仅是过去的宽恕,更是未来宽恕的基础:称义和收养。(2) 接收这种神圣的宽恕和拯救的工具是悔改和信心。
b. 内部或内在的维度。 人类宽恕的特质和授予:(1) 它在感受之前就已被授予,因为它是一个承诺和实践。(2) 它需要昂贵的代价,因为它吸收了债务,而非寻求报复。
c. 水平或向外的维度。 人类宽恕的特质和扩展:(1) 它同时追求怜悯和正义,两者相互依存,因为它们都是爱的形式。(2) 它提供和解关系的机会,并最终恢复信任。
附录 B 关于上帝宽恕的圣经文本
约翰一书 1:9。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他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并洁净我们脱离一切不义。
以弗所书 1:7。 我们在他里面藉着他的血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都是按照他丰富的恩典。
以赛亚书 1:18。 来吧,让我们一同讲理,耶和华说:你们的罪虽然像朱红,必变成像雪一样白;虽然红如丹颜,必变得像羊毛一般。
以赛亚书 55:7。 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放弃自己的意念;当转向耶和华,使他蒙怜悯,转向我们的上帝,因为他必丰丰富富地赦免。
使徒行传 2:38. 彼得对他们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使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圣灵的恩赐。”
使徒行传 3:19. 所以你们要悔改,转回,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
歌罗西书 1:13-14. 他拯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将我们转移到他爱子的国度里,在爱子里我们得蒙救赎,罪得赦免。
马太福音 26:28. 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
诗篇 103:10-14。 他没有按我们的罪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因为天высоты高过地,照样,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远如东方离西方,他也照样使我们的过犯远离我们。父亲怎样怜恤自己的儿女,主也照样怜恤敬畏他的人。因为他知道我们的本体;他记得我们不过是尘土。
希伯来书 10:17。 然后他又说:”我将不再记念他们的罪和他们的不法之事。”
诗篇 86:5。 因为你,主啊,是良善和宽恕的,对一切求告你的人都充满了慈爱。
诗篇 32:5。 我向你承认我的罪,没有隐藏我的罪孽;我说:”我要向主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了我罪的亏欠。细拉
历代志下 7:14。 若是我的子民,就是称为我名下的人,谦卑自己,祷告,寻求我的面,并且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
使徒行传 10:43。 众先知为他作见证,说: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希伯来书 8:12。 因为我要怜恤他们的不义,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
弥迦书 7:18-19。 有何神能像你,赦免罪孽,饶恕你产业之民的过犯?他不永远怀怒,因他喜爱施慈爱。他必再怜悯我们,将我们的罪孽踩在脚下。你必将我们的一切罪投入深海。
以赛亚书 43:25 我,我为自己的缘故涂抹你的过犯,也不记念你的罪。
箴言 28:13 遮掩自己过犯的,必不亨通;但承认并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
以弗所书 2:8-9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的恩赐;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诗篇 130:4 但在你有赦免之恩,使人敬畏你。
约翰一书 2:1。 我的小子们,我写这些话是要你们不犯罪。但若有人犯罪,我们有一位与父同在的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
罗马书 8:1。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人,就不再有定罪了。
耶利米书 31:34。 他们各人不再教导邻舍和弟兄说:”你要认识主”,因为从最小的到最大的,他们都必认识我,这是主的宣告。我必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
以赛亚书 53:5。 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西番雅书 3:15,17. 主已经除去了针对你的审判。……主你的神在你中间,是一位大能拯救者;他必因你欢喜快乐;他必以慈爱使你安静;他必因你欢呼,像歌唱一样。[1]
附录 C 宽恕实践
1. 什么是宽恕
当谈到宽恕时,耶稣使用”债务”的意象来描述罪的本质(马太福音 18:21-35,6:12)。
当某人严重地伤害了你,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施害者欠你 。 这种错误产生了一种义务、责任和债务。任何被伤害的人都会有一种冲动,要让对方偿还这个债务。我们通过伤害他们、对他们大喊大叫、让他们感到难受,甚至只是等待并希望发生一些坏事来做到这一点。
只有当我们看到他们以某种相称的方式遭受痛苦时,我们才会感觉债务已经得到偿还,义务感也随之消失。这种债务/责任和义务的感觉是无法逃避的。任何否认其存在的人,只是未曾以任何严重的方式遭受过伤害或被冒犯。
那么,什么是宽恕?宽恕意味着放弃报复的权利,放弃向伤害你的人要求偿还的权利。必须认识到,宽恕是一种自愿承受痛苦的形式。我们是什么意思?
想想金钱债务是如何运作的。如果一个朋友打碎了我的灯,而这盏灯需要五十美元才能更换,那么打碎灯的行为就产生了五十美元的债务。如果我让他支付并更换灯,我就得到了五十美元。但如果我原谅了他的所作所为,债务并不会凭空消失。当我原谅他时,我自己承担了灯的成本和支付。(要么我支付五十美元更换,要么我失去那个房间的照明。)原谅就是通过支付或自己吸收来取消债务。总有人支付每一笔债务。
这适用于所有的违规情况,甚至是非金钱情况。当你遭受伤害时,你会失去某些东西——无论是幸福、声誉、内心平静、关系、机会,还是其他什么。对于一种伤害,有两种处理方式。想象一下,有人损害了你的声誉。你可以试图通过报复对方、诽谤并毁坏他们的声誉来恢复它。或者你可以原谅他们,拒绝报复,因此承担声誉受损的影响。(你将不得不随着时间慢慢恢复它。)
但是在所有情况下,当错误发生时,总会有一笔债务,处理这笔债务是无法避免痛苦的——要么让犯错者为此承受痛苦,要么选择宽恕并自己承受痛苦。要么通过伤害债务人直到你感觉事情得到平衡,要么通过宽恕并在内心吸收这份痛苦来偿还。
宽恕总是代价高昂的。它在情感上极其昂贵——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汗水和泪水。所以在宽恕中,你以多种方式自己偿还这笔债务:
- 首先,通过拒绝直接伤害对方。你拒绝复仇、报复或造成痛苦,以期减轻内心感受到的债务感。相反,你尽可能保持友好。警惕我们可能在关系中企图索取偿还的微妙方式。
- 不要说尖酸刻薄的话,也不要反复提及过去。
- 不要因为你内心深处感觉他们仍欠你什么,就对这个人比对其他人更加苛刻和控制。
- 不要用自以为是的”怜悯”惩罚他们,这种怜悯实际上是为了让他们感到渺小并为自己辩解。
- 不要以明显或更微妙的方式回避他们或对他们冷淡。
- 其次,拒绝在他人面前贬低这个人。你拒绝通过暗示、”曲解”、暗示、八卦或直接诽谤来降低他们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 不要以”警告”他人的名义贬低别人。
- 不要以寻求同情和支持、分享你的伤痛为借口贬低他们。
- 第三,拒绝在内心中怀有恶意。
- 不要在想象中不断重放那些”录像带”中的错误,以保持失落和伤害的感觉生动和真实,从而让自己对那个人保持积极的敌意,并让自己感到高尚。
- 不要在想象中诽谤或妖魔化冒犯者。相反,要认识到你与他们所共享的罪性人性。
- 不要沉溺于”幸灾乐祸”,希望他们遭受痛苦。相反,要积极地为他们的成长祷告。
因此,宽恕是在感受到之前就已经给予的。这是一个承诺,即在提醒自己上帝的恩典的同时,要约束自己不做上述三件事,并为施害者祷告。尽管这极其困难和痛苦(你是在自己承担罪的代价!),宽恕将会深化你的品格,使你能够与那个人交谈和帮助,并引导你走向爱与和平,而非怨恨。
通过承担罪的代价,你正走在你主的道路上(歌罗西书 3:13;马太福音 18:21-35)。如今非基督徒常说十字架”毫无意义”。”为什么耶稣必须死?为什么上帝不能直接饶恕我们?”但是, 没有一个被深深伤害的人能够” 仅仅原谅”!如果有人冤枉了你,只有两个选择:(a) 让他们承受痛苦,或 (b) 拒绝报复并原谅他们,然后自己承受痛苦。如果我们无法不经历痛苦就原谅,那么上帝为了原谅我们必定更要承受多大的痛苦?因为如果我们不可避免地在灵魂中感受到罪的亏欠、债务和不公,上帝岂不更加深知?在十字架上,我们看到上帝饶恕我们,而这只有在上帝承受痛苦的情况下才可能。在十字架上,上帝的爱通过承受罪的刑罚而满足了自己的公义。从未有过不经历钉痕、荆棘、汗水、鲜血就能获得饶恕。绝不可能。
2. 我们为了宽恕需要什么
福音的经历为我们的宽恕生活提供了两个先决条件:
属灵的贫乏或谦卑。 只有当你觉得自己 superior,认为”绝不会做那样的事”时,你才会对某人心存怨恨。不肯原谅的人表明他们尚未接受自己罪性的事实。当保罗说他是”罪人中的罪魁”时,他并非夸大其词。他是在说,他像最坏的罪犯一样有犯罪的可能。保持不饶恕意味着你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被饶恕。
属灵的富足或确据。 如果你太过需要和不安全感,就无法对他人慷慨。如果你知道上帝的爱和饶恕,那么他人能伤害你的深度就是有限的。他或她无法触及你真正的身份、财富和意义。我们越是为自己的被饶恕而欢喜,就越能快速地原谅他人。
耶稣说:”如果你们不饶恕他人的罪过,你们的天父也不会饶恕你们的罪过”(马太福音 6:15)。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饶恕赚得神的宽恕,而是表明我们可能会使自己丧失这种宽恕。没有一颗真正向神悔改的心会对他人不宽恕。对他人缺乏饶恕是对神缺乏悔改的直接结果。众所周知,要得救必须悔改(使徒行传 2:38)。
3. 神的饶恕与我们的饶恕
当上帝向摩西显示他的荣耀时,他说自己是一位 “[ 饶恕 ] 邪恶 “但” 不会让有罪的人逃脱惩罚 “(出埃及记 34:6-7)。直到耶稣才让我们看到上帝如何能既完全公正又充满宽恕;这是通过他的赎罪(约翰一书 1:7-9)。在十字架上,上帝同时满足了 both 正义和爱。上帝对罪如此公正且渴望审判,以至于耶稣必须死,但他又是如此充满爱并渴望我们得救,以至于耶稣乐意赴死。
我们也被命令要饶恕:”凡事包容,彼此饶恕,若有人对某人有嫌隙,就像基督饶恕了你们一样”(歌罗西书 3:13),这是基于耶稣为我们的罪所作的赎罪:”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基督在神里饶恕了你们”(以弗所书 4:32)。
但我们也被要求以尊重正义的方式去饶恕,就像上帝的饶恕一样。”如果你的弟兄犯罪,就责备他;如果他悔改,就饶恕他”(路加福音 17:3,ESV)。既然上帝以尊重正义的方式饶恕我们, 我们也应该以尊重正义的方式饶恕。基督徒”被呼召要放弃苦毒,要宽容,要保持宽恕的态度,即使得罪者的悔改显得微不足道;另一方面,他们以上帝为中心的正义热情,对上帝荣耀的关切,确保罪孽的可怕不会被轻易掩盖。”[1]
4. 追求真理、爱和关系
福音因此呼召我们,要同等地关注:(a) 说出真相并尊重正义,(b) 在此过程中无止境地宽恕,以及 (c) 永不放弃实现和解、温暖的关系这一目标。
首先,无论得罪者是否悔改并请求宽恕,上帝都要求饶恕。马可福音 11:25:”当你站着祷告的时候,如果你对任何人怀有怨恨,就饶恕他们。”这并不是说” 如果他悔改就饶恕他”,而是”就在那时——在你祷告的时候——饶恕他”。
其次,上帝要求说实话。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在路加福音 17:3-4 中告诉他的门徒要”责备”作恶者,并且”如果他们悔改,就饶恕他们”。许多读者认为耶稣是在说,如果对方不悔改,我们可以怀恨在心,但我们不能将路加福音 17 章与马可福音 11 章相矛盾。耶稣在这里呼吁我们既要有内心的宽恕又要责备和纠正。我们必须完全放弃报复或报仇的权利,同时又绝不能对不公正视而不见,必须看到严重的 wrongdoings 得到纠正。
- 这几乎是我们通常做法的正相反。通常,我们不在外部寻求正义(我们不 confronts 或要求人们改变和恢复),但同时内心却充满仇恨和苦毒。圣经要求我们做完全相反的事。我们要在内心深处饶恕,以至于不再有报复的欲望,然后我们要公开谈论所发生的事,目的是帮助对方意识到所犯的错误。
- 事实上,内心的饶恕和外在的纠正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你在内心已经饶恕时,你才能不带攻击性地进行纠正——不试图让对方感到可怕。只有当你已经饶恕时,你的动机才能是为了上帝、正义、团体和对方的缘故而纠正此人。只有当你在内心饶恕时,你的言语才有可能改变加害者的心。否则,你的言语将充满轻蔑和敌意,对方根本不会听你的。
- 最终,在内心宽恕和在外表上责备/纠正并不矛盾,因为它们都是爱的行为。让一个人轻易逃过罪过绝不是爱。这对(a)犯错者来说不是爱,因为他们继续陷在习惯的控制中;(b)对未来可能受到伤害的其他人来说也不是爱;(c)对因此而悲伤的上帝也不是爱。这很困难,因为出于对上帝的道德愤怒和因受伤的自尊心而产生的自以为是的愤怒之间的界限非常细微。拒绝对抗并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自私。
第三,我们要以爱说诚实话(以弗所书 4:15);我们要温和谦虚地追求公义,以便纠正错误并维护或恢复关系(加拉太书 6:1 及以下)。
这三者之间存在极大的张力!几乎总是,如果你放弃对另一方(或其他两个方面)的任何关心,就可以更容易地实现其中之一。
例如,如果你已经放弃了维持亲密关系的愿望,就可以很容易地”说实话”。但如果你希望两者兼得,你就必须极其谨慎地说实话!
另一个例子:你可能会说服自己已经原谅了某人,但如果之后你仍然几乎不想与他们有任何联系(你不追求持续的关系),那就是你虽然说出了真相,但并未真正原谅对方的迹象。
当然,可能你可以在心中和思想中同时保持这三个方面,但对方可能根本无法做到。没有哪种文化或性格类型能够同时做到这一点。几乎每个人都会认为”如果你在指责我,就说明你不原谅/不爱我”,或者”如果你真的爱我,就不会责备我”。上帝知道许多人 simply 不会让你同时追求这些事情,所以说:”若是可能,就尽力与众人和睦相处”(罗马书 12:18)。也就是说:”尽你的责任,与人保持尽可能好和和平的关系。”
附录 D 和解实践
1. 我们何时需要面对/和解?
耶稣告诉我们,如果有人得罪了我们,我们可能需要去与犯错者交谈。”若是你的弟兄犯罪,就责备他;他若悔改,就饶恕他”(路加福音 17:3,英语标准版)。但是什么时候我们应该”责备”?是每次有人冤枉我们都要责备吗?彼得前书 4:8(英语标准版)中有一句著名的话:”爱能遮掩许多的罪”,箴言 10:12 也支持这一点。这意味着我们不应该过于敏感,不必为每一次不公平或不敏感的对待都提出异议。但是,像马太福音 18 章和路加福音 17 章这样的经文表明,有些时候我们确实应该提出申诉和抱怨。我们什么时候这样做呢?
这就是加拉太书 6 章给我们的指导。”弟兄们,若有人不小心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第 1 节)。我们应该在两个条件下给予纠正:
- 首先,当罪严重到足以冷却或破坏关系时,我们应该纠正。马太福音 18:15 表明,这种责备的目的是”赢得”你的弟兄——即挽救关系。加拉太书 6:2(英语标准版)中”互相担当彼此的重担”的说法,也暗示了这一点 —— 这是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表现。
- 其次,当罪行明显是对方陷入某种行为模式时,我们应该纠正。加拉太书 6:1 说:”若有人陷在某种过犯中,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这幅画面描绘了一个人被困在一种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害的行为模式中。出于爱,应该指出这一点。我们这样做是为了这个人的缘故——使他得以恢复。我们关心的是他的成长。
-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如果有人陷入了罪中,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态度挽回那个人”(加拉太书 6:1)。这再重要不过了。如果矫正的动机是帮助那个人成长,那么我们就会充满爱心和温柔。第 2 和第 3 节经文表明,我们应该以极大的谦逊来做这件事。我们通过进行纠正来使自己成为仆人。归根结底,任何害怕面对所爱之人的爱,其实不是真爱,而是一种自私地想要被爱的欲望。懦弱总是自私的,把自己的需要置于对方需要之上。那种说”我愿意做任何事来让他或她继续爱我并赞同我!”的,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爱。这不是在爱这个人,而是在爱这个人给予的爱。真正的爱愿意直面问题,即便在短期内可能会”失去”这个被爱的人,只要有机会帮助他或她。
尽管如此,很明显有很多时候我们不应该纠正和不应该”寻求道歉”,即便我们本应得到道歉。作为一个基督徒,你越成熟,就越不会轻易受伤和敏感。因此,当人们对你冷嘲热讽、冷落你、忽视你或以某种方式让你失望时,你不应立即对他们冷淡。一个成熟的基督徒会立即想起:(a) 你自己曾对他人做过同样的事,或 (b) 那些曾经对你不友好的人后来被证明心里有很多想法和负担。如果你发现任何过错都会立即让你对人冷淡,并且需要道歉,你应该反思自己在基督里情感谦卑和情感丰富的程度。爱应该遮盖众多的罪(也就是说,大部分罪!)。即使某些人理应向你道歉,但由于过失微不足道、时机不对,或者你不太了解对方是否存在持续性的问题,你也应该能够温暖地对待他们。
你如何知道一段关系需要和解?以下是七个迹象(或层次),每一个都比前一个更严重,通过这些,这种动态开始作用于心,并冷却你的关系。
- 你在内心翻白眼,想:”你这个白痴。你真是一团糟。”
当你这样做时,没有悲伤或同情,而是轻蔑和嘲笑,这是关系开始恶化的开始,是你的心变得傲慢和冷硬的开始。你在心里称他们为”拉加”或”傻瓜”。 - 当你听说某人遇到问题时,你感到非常满足。
你意识到自己的幸福与对方的不幸挂钩,这是一个可怕的迹象。 - 你开始觉得对方做的大多数事情都令人恼火。
你意识到那个人做的某些事情令人恼火或者极其气人,但如果是别人做,你会选择忽视。 - 你开始感到关系中的尴尬。
这种尴尬可能来自单方面或双方。尴尬是指在彼此面前感到不自在的一种感觉。 - 你开始回避这个人。
这可能意味着避开你知道他们会出现的地方,或者在同一个地方时,竭尽全力不与对方见面或交谈。 - 你有机会传播关于那个人的负面信息,并且从中获得快感。
你们几乎不再交谈,彼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摩擦,这连其他人都能看出来。
了解已和解和未和解关系之间的区别。
- 一段未和解的关系是指你发现存在:(a) 回避,(b) 冷漠,或 (c) 易怒(即同一个动作,如果由另一个人做,并不会像这个人做时那样让你感到不安!)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回避、对对方冷漠或极度 冷漠(或你能感觉到对方对你冷漠、易怒或在回避你),那么你们很可能有一段未和解的关系。
- 另一方面,”我原谅你”并不意味着”我信任你。”有些人认为直到可以完全重新信任犯错的人,才算和解。但事实并非如此。原谅意味着愿意尝试重建信任,但这种重建始终是一个过程。这种恢复的速度和程度需要重新建立信任,这需要时间,取决于所涉及的错误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在一个人显示出真正改变的证据之前,我们不应信任他。立即重新信任有不良习惯的人可能实际上是在纵容他犯罪。信任必须逐步恢复,其恢复速度取决于行为表现。仅仅因为你不能(也不应该)像以前那样信任伤害过你的人,并不意味着你们之间不能存在和解的关系。
- 注意:这同样适用于欠你道歉但其罪已被”遮盖”(见上文)的人。一个让你失望但你未纠正的人,就是以轻微方式损害了你的信任。如果他或她来道歉,这将恢复你们之前的信任和尊重水平,但在此之前,你们仍可保持基本的礼貌关系。
2. 我们如何和解?
我们可以将马太福音第 5 章和第 18 章视为两种不同的方法——马太福音第 5 章是当你认为自己(或可能)亏欠了别人时该做的事,而马太福音第 18 章是当你认为别人亏欠了你时该做的事。但我们也可以将这些经文视为和解过程的两个阶段,因为很少有情况是完全由一方承担全部责任的。几乎在所有情况下,和解最好是双方一起悔改并宽恕——通过双方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指出对方的错误。如果我们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制定一个像下面这样的实践大纲。
- 第 1 阶段(马太福音 5 章阶段):从认罪开始,对你可能做错的任何事情进行道歉。
- 从自身开始。即使你认为自己的行为在问题中仅占 5%,也要从这 5%开始!寻找你做错的事情,并收集批评意见。
- 首先列出你认为自己做错的事情,然后请对方补充(他或她认为你做错的事情或对关系破裂的贡献)。
- 例如:”我在这里是因为我不喜欢我们的关系(或者——如果这个词适用的话——’我们的友谊’)发生的事情。在我看来,我们之间存在问题;我错了吗?”或者”以下是我认为我对问题的贡献——我在哪些地方冤枉了你,并对关系问题有所贡献。但是在你看来,我还在哪些方面冤枉了你或对关系问题有所贡献?”
- 如果你对事情的错误所在几乎一无所知,你可能只能表示愿意倾听。例如:”我感觉我们之间似乎有些问题,而且我可能冒犯了你。我说得对吗?请告诉我具体是哪些方面我做错了。我真的准备好倾听了。诚恳地说。”
- 那么认真聆听你所邀请的批评。努力将针对你的批评提炼成清晰和具体的内容。最终(过快地这样做可能显得很防御),尽可能多地索要具体的例子。如果他们说:”你在欺负人,”你需要发现究竟是哪些具体的话语、行为或语气让对方感到”欺负”。
和解实用清单
- 默默祷告,请求上帝赐予你智慧,并感受他对你的爱。
- 假设他是通过这整件事情在与你交谈,并向你展示你应该更加小心或需要改变的方式。
- 即使通过一个有缺陷的人,也要假设他在对你说话。
- 要警惕防御性的态度。即使你有很好的答案或可以证明对方错了,也不要过快地解释自己。确保你不会打断或阻止对方表达沮丧。即使你被误解,也要表示同情。
- 总是问:”还有什么吗?我真的很想知道!”在紧张的情况下,某人很容易隐藏一些抱怨或担忧。把所有的问题都摊开,否则你将不得不再次经历这一切!
- 让批评你变得安全——用”这一定很困难;我理解你为什么会担心”来支持个人批评。
- 深入批评的表面,寻找批评者背后可能存在的需求,并对此表示关心。
- 现在通过悔过来回应这个批评。
- 请原谅我 __________。(这是你的悔改,认罪。)
- 不需要找借口,也不要归咎于任何其他情况。即使有夸大其词的地方,也要提取真正的过错并坦白。即使问题只有 10%是你的责任,也要承认。提供改变行为的计划。
- 不要只是”道歉”,而要请求原谅。
- 如果你能想到什么,就说:”这是我将要做的,以改变我的行为,使我不会再做这样的事情。”询问对方是否有什么可以帮助恢复信任。(如果你真的看不出批评有任何道理,可以询问是否可以稍后查询后再回复对方。)
- 请原谅我 __________。(这是你的悔改,认罪。)
- 避免:
- 过度表达”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多么可怕!”某些忏悔是为了造成痛苦的宣泄,目的是(a)减轻内疚感(忏悔是一种赎罪/惩罚)或(b)获得他人的同情。
- 另一方面,避免表现得毫无感情、轻率或轻浮。忏悔可以以一种保持尊严的方式进行,技术性地履行要求,迫使对方放过你,而不需要表现出任何真正的悔恨或情感上的歉意。
- 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一个实际上是攻击性的忏悔。”如果我让你感到不安,我很抱歉”就属于这一类。这意味着:”如果你是一个正常的人,就不会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安。”不要为你不打算向上帝忏悔,也不打算采取具体步骤改变的事情向他人悔过。
- 请接受我对__________的解释。
- 我是这样看的。你能理解我的动机或意图与你推断的完全不同吗?
- 你能理解我的观点吗?你能接受我可能以非常不同的方式看待这件事,并且具有我所描述的动机吗?
- 既然我们对这个问题看法如此不同,是否有办法避免再次像这样伤害彼此?
- 真正的悔改有三个方面:
- 向上帝认罪
- 向被冒犯的人忏悔
- 提供一个具体的改变计划,避免将来再犯同样的罪过(参见路加福音 3:7-14)
- 第 2 阶段(马太福音 18 章阶段):现在(如有必要)处理对方可能对你造成的伤害。
- 如果你已经完成了以上所有步骤,你会发现这种方法往往能引发对方自发地道歉,而无需你主动要求或强迫!这绝对是达成和解的最佳方式!
- 如果对方不愿意坦诚,那就开始说:”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
- 你做了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影响了我的情况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认为对所有相关人员来说,如果你改为这样做会更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来询问你,我的理解是准确的还是扭曲的。如果我错了,请纠正我。你能解释发生了什么吗?请确保你列出的事情是具体的,而不是模糊的。
- 如果对方道歉,就给予宽恕——但除非被要求,否则避免使用这个词!可以说:”好,我不会记恨你”或”让我们把这件事忘在过去”或”不要再想这事了”。说”我原谅你”可能听起来很侮辱人。
- 这个过程这部分的一般准则:
- 保持充满爱意和谦逊的语气。语气非常重要。过于受控、和气且平静可能听起来显得高高在上,就像盛怒一样令人恼火。不要诉诸奉承和油腻的谄媚,也不要落入辱骂或愤怒的语气。
- 攻击问题,而不是攻击人(例如,不要说”你是如此无心”,而是说”你在多次承诺不会忘记后还是遗忘了这件事”)。
- 建议替代方案和解决方案,提供其他行动或行为的选择。确保所有批评都是具体且有建设性的。切勿只说”不要这样做”,还要说”相反,请这样做”。
- 在讨论的核心,你可能会发现对方试图满足的某些潜在目标或需求,这些目标或需求可以通过更具建设性的方式来实现。
- 要牢记文化差异。在另一种文化中,当你认为自己很尊重时,你的做法可能被视为极其不尊重和贬低人格。
了解如何处理对方不愿与你和好的情况。
- 如果是一个不与你分享基督教信仰的人:
- 基督徒受命要与”所有人”(希伯来书 12:14;罗马书 12:18)和好并寻求和平,而不仅仅是与基督徒。然而,非基督徒可能不会感到同样的责任来维持和谐的关系。
-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你必须”接受你所得到的”。罗马书 12:18 及其后的经文给了你很多关于如何对待仍然冷淡的人,保持亲切、善良、开放和友好的好建议。
- 如果是来自你所在教会的基督徒:马太福音 18 章指出,如果在你多次巧妙地努力后,对方仍不愿和解,你应该进入 B 阶段——邀请一些其他基督徒朋友(最好是对方尊重的人)与你一起去调解关系。如果那样做仍然无效,在 C 阶段,你应该”告诉教会”,并请长老们与那个人交谈。关于这一点,还有很多可以说的,我们在其他地方已经详细阐述过。
- 如果是来自其他教会的基督徒:如果你寻求和解的对象是基督徒,但来自另一个地区或另一个教会,你应该尽可能地遵循马太福音 18:15 及其后的处理过程。然而,如果你们不同属于同一个教会,可能无法进行最后一步的”告诉教会”。再次强调,你可能不得不”接受现状”,并尽可能友好和慷慨地与那些不愿与你和解的人相处。
一般建议:
- 学会接受别人的道歉和悔过,而不要强求他们承认比他们真心相信的更多。如果他们的悔过程度基本符合你的期望,那么关系几乎可以恢复到从前。如果他们只走了一半的路,那么尽管关系已经削弱,但你仍然会处境更好,因为你尚未完全信任他们的智慧和自我认知。
- 对于那些不承认任何错误且保持高傲的人,通常更难原谅。内心的原谅可能是一个更长的过程。利用我们信仰中所拥有的所有精神资源:
- 关注上帝关于宽恕的诫命。这是我们的义务。
- 记住上帝对我们的宽恕。我们无权怀恨在心。
- 请记住,神的无所不知对于成为一个公正的法官是必要的。我们缺乏足够的知识来判断他人应得的是什么。
- 请记住,当我们允许邪恶通过苦毒使我们陷入束缚时,我们就被邪恶击败了!(罗马书 12 章告诉我们要用宽恕来”战胜”或击败邪恶。)
- 请记住,当我们无法宽恕时,我们就在世人眼中损害了福音的荣耀。
3. 在场外观望
当教会中两个人彼此发生冲突时,这可能会在周围未直接参与争端的基督徒的心中和生活中造成很大的破坏。
最糟糕的(但也是常见的!)情况是,我们没有暂缓判断,也没有祈祷并鼓励双方和解,而是以一种非常世俗的方式站队。
对你最熟悉的一方不表示同情是很困难的。对那个人来说,以一种贬低另一方的方式与你”分享”他或她的伤痛也同样困难。
因此,你可能会出现二次和三次的未和解关系。也就是说,你会对那些与你朋友疏远的人的朋友感到疏远!这种情况的问题显而易见——没有直接的方式来修复这种裂痕。如果有人因为你的朋友与他或她朋友的矛盾而回避你,那么你无法忏悔或悔改任何错误。这是一种属灵上的毒害状况。
这里的问题不在于你是否犯了罪或被冤枉,而在于你听到了关于另一个基督徒的坏话,并让它进入你的内心,生根发芽成为不信任和敌意。
我们该怎么办?首先,看看詹姆斯关于传播坏消息的看法:
- 雅各书 4:10-11:”在主面前要谦卑……弟兄姐妹们,不要彼此诽谤。”这里翻译为”诽谤”的动词(kata-lalein)仅仅意味着”说 against”。这不一定是虚假的报告,而是一种”反对性报告”——即削弱听众对被说及之人的尊重和爱。(”像北风带来意外的雨水,诡诈的舌头会引起惊恐的目光,”箴言 25:23)诽谤与骄傲的联系(雅各书 4:10)表明,诽谤并非对错误或过失的谦虚评价,这是我们必须不断进行的。相反,在诽谤中,说话者言语中仿佛自己绝不会做同样的事。非诽谤性的评价是温和的,是谨慎的,并且总是表明说话者意识到自己与被批评者同样脆弱、同样是人、同样有罪性。它总是显示出对自身罪的深刻认知。它绝不是”反对性说话”。
- 雅各书 5:9。”不要彼此抱怨”(字面意思是不要呻吟和翻白眼)。这指的是一种不如集中的诽谤或攻击那么具体的”反对性说话”。这是用身体语言而不是言语暗示。意味着摇头、翻白眼,并削弱对某人的爱和尊重(例如:”你知道他们在这里是怎么做事的!”)它 accomplishes 与诽谤相同的事情。它带来愤怒的目光,并破坏爱和尊重。
其次,看看箴言对接收坏消息有什么说法:
- 箴言 17:9:”遮掩人过的,寻求人的爱;屡次挑错的,离间朋友。”当听到或看到负面的事情时,首要做的是寻求遮掩过错,而不是与他人谈论。也就是说,与其让它深入心里,你应该设法避免这件事破坏你对这个人的爱和尊重。怎么做呢?
- 首先,要记住自己的罪性。”人看自己的路,都以为是清洁的;惟有耶和华衡量人的动机。”(箴言 16:2)你要意识到自己可能没有看清事情。你的动机从未像你认为的那样纯正。
- 其次,要记住总有另一面。”在诉讼中,先说话的似乎有理,直到有人出来进行交叉盘问”(箴言 18:17)。 你永远不会掌握所有事实。你永远不可能拥有全貌,因此当你听到第一个报告时,应该假定你所掌握的信息远远不足以得出结论。
- 总结:如果你听到关于他人的负面报告,你必须要么阻止它传播 , 要么去见当事人,以免永久失去对他们的尊重。
如果你认为不公太大或太严重,以至于你无法忽视,那该怎么办?在德里克·基德纳对箴言 25:7-10 的注释中,他写道,当我们认为某人做错了事时,应该记住:”人们很少完全了解事实真相(第 8 节),而且在传播故事时,自己的动机很少像自己假装的那样纯粹(第 10 节)。诉诸法律或邻居通常是逃避个人关系的责任——参见基督在马太福音 18:15b 中的总结性评论。”[1] 简而言之,如果你觉得问题太大,以至于无法避免破坏对这个人的看法,你必须在去见任何其他人之前,先亲自去见他们。
- 何时去做?加拉太书 6:1-2 说,如果有人陷在过犯中 ,我们就应该去找他。这意味着应该有某种模式。不要在第一次看到或听说某人做错事时就去。正如我们之前说的,总有另一面,当我们变得愤愤不平时,我们的动机从不完全纯粹。加拉太书第 6 章说,我们应该在他们看起来 —— 也就是在某种行为模式中”陷入”时去找他们。
- 如何去做?加拉太书第 6 章说我们要温和地 、以谦卑的态度恢复关系。耶稣在马太福音中说我们也应该持续不断地去做。如果对方不听我们的,就带上另一个他们可能会听的人。马太福音 5:23 及以下,18:15 及以下: 重建彼此破裂的关系 。
总之,从旧约到新约,其原则是:如果听到关于另一个基督徒的坏消息,你必须要么用爱遮盖,要么在对任何其他人说之前亲自去找他们 。首先要做的是暂缓判断。其次要用爱遮盖。最后要亲自去与对方交谈。你绝不应该做的是(a)疏远他们,或(b)将负面报告传播给其他人。
摘要
接受上帝的宽恕
- 第一次:
- 看清你对它的需要和代价。
- 提供真诚的悔改。
- 理解/体验作为得救部分的宽恕。
- 持续的宽恕:
- 对罪过和恩赐进行自我审视。
- 进行认罪/悔改:(1) 为罪过,(2) 为罪下的罪,以及 (3) 为危险和内疚。
- 作为救恩的一部分重新体验宽恕:(1) 耶稣作为牺牲,(2) 耶稣作为代言人,以及 (3) 耶稣作为万国的渴望。
给予和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宽恕
- 永远是你的行动。
- 内在宽恕:
- 汲取神圣宽恕的资源:属灵的贫乏(与罪人认同)和属灵的财富(在基督里的身份)。
- 宽恕在感受到之前就已经被给予。这是一个承诺:不再向当事人提起这件事(除非是和解的提议),不再向他人提起,也不再向自己提起。
- 外部和解:
- 说出真相——指出错误并践行公正。
- 提供所有合理的悔过;给予宽恕,宣告放弃报复。
- 以善胜恶——不仅仅是原谅。
- 敞开心扉,重建信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