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宽恕之书
祂从摩西面前经过,宣告:”主啊,主啊,是有怜悯和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且充满慈爱和信实,对千万人施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然而祂并不会将罪人完全不责备,祂必追讨父辈的罪,到三四代子孙身上。”
——出埃及记 34:6–7
要开始恢复宽恕,我们需要追溯源头。正如汉娜·阿伦特所说,那个源头就是圣经,尤其是耶稣的教导。事实上,可以说宽恕是基督教信息的核心,贯穿整部圣经。
对声明的否认
有批评者坚持认为圣经并未强调宽恕。一位作者写道:”最令人困惑的是新约中对’宽恕’的引用如此罕见,这确实令人惊讶,特别是考虑到神学家们坚持宽恕是基督教的核心。”[1] 哈佛圣经学者克里斯特·斯坦达尔说,表示宽恕的最常见的希腊词(aphesis 和 apheiemi)在保罗书信中”惊人地缺失”。[2] 所有这些都旨在推广一种修正主义观点,即宽恕在圣经中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普遍。
然而,仅仅因为表示宽恕的某个词汇没有出现在某段经文中,并不意味着这个概念就不存在。而且,当保罗确实使用这个术语时,他展示了它对他整个思想的重要性。例如在歌罗西书 1:14 中,这个词能够概括基督为我们成就并赐予我们的本质:他从黑暗中拯救了我们,将我们转移到上帝的国度,使我们获得”罪的赦免”。
在福音书中,耶稣宣称他能赦免罪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这对他自称是神本身至关重要(马太福音9:2-6;马可福音2:7-10)。耶稣说他的血是为了”赦免罪孽”而倾流的(马太福音26:28)。正如我们所见,原谅他人是主祷文中耶稣反复强调和强调的唯一一个祈求(马太福音6:14-15)。
所以无论使用词数多少,赦免的概念都是圣经——旧约和新约——以及基督徒信仰的核心。
在希伯来文经典中,有三个表达赦免的词根。Kpr 意味着遮盖罪孽,并且在动物祭祀中不断使用。Slh 是一个意味着赦免或停止责备某人的词,也与祭祀有关。它表明赦免需要某种赎罪——某种形式的补偿。Ns 意味着提起或承担,形象地描述了罪孽被远远移除(参见诗篇 103:12)。这最后一个词既用于描述人类的赦免,也用于描述神的赦免(参见撒母耳记上 25:28;创世记 50:17)。
因此,即使没有使用特定的词语,赦免的概念也常常存在于经文中。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个概念在创世记的几乎所有主要篇章中都有体现。
摩西书中的宽恕
在创世记2:17中,亚当和夏娃被告知,字面上说,他们吃下善恶知识树的果子的”那一天”他们将”必定死”(英语标准版)。然而,当他们真正吃了树上的果子时,他们仍然继续活着。奥古斯丁解释道:
如果有人问上帝在《创世记》2:17 中威胁人类的是哪种死亡——是肉体的死、灵性的死,还是第二种死亡,我们的回答是:这是全部 。他在其中包括不仅是第一种……死亡,即灵魂与上帝隔绝的死亡,也不仅是第二种……死亡——永恒的、在所有……之后的死亡,而是全部 。[3]
亚当和夏娃失去了与上帝的关系,经历了奥古斯丁所称的”灵性死亡”——与上帝的隔绝(在树丛中躲藏),彼此间的隔阂(用无花果树叶遮盖)。然而在他们犯罪的那一天,上帝并没有用他们本该遭受的肉体和永恒的死亡打击亚当和夏娃。为什么?这是因为他的恩典和怜悯,这些神圣的属性是所有宽恕的基础。
该撒杀害兄弟亚伯的时候也发生了同样的事。不是为罪行悔改,该撒反而抱怨现在其他人会因他所做的事找到并杀死他(《创世记》4:13–14)。在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中,上帝在该撒身上打上一个”记号”或纹身——”不是耻辱的烙印,而是通行证”[4]——以某种未披露的方式保护他,使他能够度过正常的生命周期。正如一位评论员所说,”这是对不悔改者所能给予的极致怜悯。”[5]
当亚伯拉罕的信心被”算为义”(创世纪 15:6,ESV 版)时,这意味着他已经因自己的罪获得了完全的赦免,正如保罗在罗马书 4:1-16 中清楚阐明的那样,尽管” 赦免 “这个词在创世纪文本中并未明确出现。
挪亚洪水叙事乍看起来似乎只是对罪的神圣审判。但在洪水之前,当上帝看到”人在地上的邪恶甚大”(创世记 6:5,ESV)时,经文告诉我们,这令他”心里忧伤”(创世记 6:6,ESV)。希伯来语词语表明了愤怒和悲伤的结合——在圣经最早的篇章中,我们得到了关于上帝对罪态度的非凡洞见。
神不仅仅是悲伤,也不仅仅是愤怒——因为他不仅仅是圣洁,也不仅仅是慈爱。他对罪的冒犯和违背感到愤怒,但同时为其影响而哀悼,为它对他所爱的受造世界和人类所造成的破坏而悲伤。对于我们的目的来说,重要的是要看到圣经以多种方式展示了罪对神的严重性 。德里克·基德纳在查看创世纪 6:6 时,用最 stark 的措辞说:”神已经因人类而受苦”——这预示了神在十字架上为罪自愿承受苦难。[6]
因为上帝不仅对罪感到愤怒,还深感悲伤,我们从上帝的本质中窥见,他对邪恶和不公不仅坚持惩罚,还存在爱,甚至是对堕落的子民。正是上帝圣洁与慈爱之间这种表面的张力——即罪必须受惩罚的必要性与拯救罪人的愿望——成为上帝所制定、成就并向我们提供的赦免的基础。这是一种同等尊重正义与怜悯的赦免。
罪深深地令上帝悲伤这一观念,对于想要改变生活和习惯的人来说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如果你说:”我必须停止做这件事,因为它会给我带来麻烦,”那么你并不真正为罪本身感到抱歉,而是为后果或罪的结果感到抱歉。你并非主要因为罪使上帝难过而感到抱歉,而是因为它使你或他人感到难过。这意味着,只要你的罪恶习性不再给你带来麻烦,你就会停止对它的困扰。但如果你认识并深刻感受到你的罪对上帝意味着什么,你将拥有一种更深入、更持久的动机,以此转离罪本身。
圣经创世纪中第一次明确提到赦免,是在约瑟的故事中。约瑟的兄弟们请求他原谅他们将他卖为奴隶(创世纪 50:17)。在这里使用的希伯来语单词是 nasah,其意义是将罪遣送,使赦免者不再追究行为人的过错。尽管约瑟没有直接说”我原谅你”,但他通过拒绝复仇并向他们表达爱——这是赦免的关键要素——做出了回应。
一旦我们离开创世纪,我们会看到更频繁地提到赦免。摩西为人民祈求并获得神的赦免(出埃及记32:32,34:9;民数记14:19-20)。最明显的是,帐幕崇拜的整个系统是为了提供赦免。动物祭祀是为了赦免罪孽(利未记4:20,26,31,35,5:10,13,16,18;民数记15:25,26,28)。当所罗门建造圣殿取代帐幕时,他祈祷神通过圣殿能听到他的子民并赦免他们。赦免的主题主导了所罗门的祷告和对圣殿的理解(列王记上8:30,34,36,39,50;历代志下6:21,25,27,30,39)。因此,在所有旧约崇拜的核心是赦免。没有赦免,就根本无法与神建立关系。
诗篇中的赦免
诗篇或许是神的赦免之特性和接受途径的首要旧约表达。所谓的忏悔诗篇(诗篇6、32、38、51、102、130和143)各自概述了如何带着悔改接近神以获得他的赦免。然而,求赦的呼求并不局限于忏悔诗篇。它们贯穿整部圣经的祷告之书(诗篇19:12,25:11,18,65:3,78:38,85:2,99:8,103:3)。
作为一个案例研究,以诗篇130为例,这是忏悔诗篇之一。
我从深处向你呼求,主啊!主啊,听我的声音!愿你的耳朵留意我恳求怜悯的声音!主啊,你若记录罪孽,主啊,谁能站立得住?但在你那里有赦免,为要使人敬畏你。我等候主,我的灵等候,我也在他的话语中有盼望;我的灵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以色列啊,要希望在主!因为在主那里有慈爱,在他那里有丰盛的救赎。他必救赎以色列脱离一切的罪孽。(诗篇130:1-8,新译本)
深处的隐喻描绘了说话者正在溺水或深陷海底,或可能处于深坑之中。这是怎样的深处?直到第3节我们才被直接告知,但当诗篇作者说他的呼喊是一个”怜悯”的呼喊时,已经有了一些暗示。被困在深坑中的普通人不会恳求怜悯——而只是寻求解救——所以这些是内疚和羞耻的深处。诗篇作者在恳求”赦免”(第4节)。整篇祷告教导我们几件关于旧约赦免观点的事情。
这段经文教导我们关于对他人的普遍需要原谅 。诗人提出了一个设问:如果上帝要”标记罪孽”——即记录我们的罪过和过错——那么”谁能站立得住?”答案显然是没有人。将这节经文与《诗篇》1:5 和 5:5 相比较。在属灵意义上”站立”意味着在总体上对神是可接受的,或是在”审判”中站立。所以教导的重点不仅仅是每个人都会犯罪。那将不会是任何人的新闻。相反,教导的是每个人因此在属灵上与神隔绝。没有人能够凭自身配得进入神圣的神的面前。当保罗教导”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马书 3:10)时,他引用了诗篇 14:2-3,大卫在那里说:”主从天上俯视世人,看是否有人明白,有人寻求神。[但]所有人都偏离了正道……没有一个人行善,连一个也没有。”保罗在罗马书 3:10-18 中有效地引用了诗篇 130 篇的这节经文,证明世界并不是被划分为将要上天堂的”好人”和不会上天堂的”坏人”。每个人都迷失了。在审判日,没有人能通过基本的善良和正直的考验。因为我们有罪——没有人能”站立得住”。
它教导我们关于宽恕的问题 。宽恕之所以困难,是因为罪会创造一个”记录”— 一种责任或义务的残留。例如,如果有人从你那里偷东西或以某种严重的方式伤害你并被抓住,他可能会说:”那是上周发生的事。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然而,你会强烈感觉到对你犯的罪创造了一种持续的债务、责任或义务,这种债务不会随时间消逝。伤害你的人仍然欠你。罪会留下记录;它们不会简单地消散在空气中。因此,诗人是在说,我们的罪在神面前会留下一个记录,这个记录必须在审判日”还清”。我们都将迷失并被定罪。我们都将在罪的记录所产生的”应付款项”中灭亡。
这首诗篇教导我们关于神赦免的事实 。诗人并没有说:”你可能会赦免”,而是说:”你确实会赦免。”他的意思是:尽管有罪的记录可以定每个人的罪,但你仍找到了赦免的方法。他对此感到震惊和难以理解!神如何成就救赎对作者来说是一个完全的谜,尽管对于我们这些知道基督在十字架上牺牲的人来说并非如此(参罗马书 3:25-26)。一位旧约学者写道:”这揭示了在那个历史阶段,赎罪的把握是多么微弱。一个基督徒可以仰望救赎的完全,而不是期待宽恕的温和。到诗篇结尾,作者正是这样做的……但救赎的基础对他仍然是未揭示的。”[7]
这节经文也教导我们关于神赦免的内在结果 。在最令人震撼的陈述中,诗人说 forgiveness、赦免和恩典会导致对主的”敬畏”增加。这是什么意思?”敬畏神”是旧约用来描述敬虔品格的最基本概念之一。当神称赞约伯时,他说:”你曾想到我的仆人约伯吗?地上没有人像他这样……一个敬畏神、远离邪恶的人”(约伯记 1:8)。这个词在圣经中反复出现,当当代读者看到它时,几乎总是认为是指一个战战兢兢、害怕的人。基本上被理解为负面的。但这节经文为我们揭示了它的新意义。还有其他经文也表明了这一点——例如,箴言 28:14(”常常敬畏的人,便为有福”,钦定本)和诗篇 19:9(”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英语标准版)。但这节经文给了我们对敬畏神最清晰的理解。
这个词”敬畏”,当然,至少必须指一种被某种事物压倒和谦卑的感觉。但现在我们看到,对主的敬畏并不仅仅是恐惧。”奴性的恐惧反而会因赦免而减少……旧约中’敬畏神’的真正意义……意味着关系。”[8] 因此,这个词最好被定义为”对上帝超越伟大的欢喜敬畏和惊奇”。敬畏神意味着深深地被上帝是谁和他所做的事所影响。
意识到这种”恐惧”是极具悖论性的尤其有趣。我们越是经历恩典、宽恕和爱,我们就越能超越自我——正是在这时,我们以惊叹和敬畏的心向他鞠躬,顺服于他的伟大。当我们真正理解自己已获得宽恕时,这不会导致”放纵”或独立,而是对他主权的尊敬的 surrender。当然,诗人欢乐的敬畏不可能像我们的那样深刻。约翰·牛顿(John Newton)这样写道:
让我们爱、歌唱并赞叹;
让我们赞美救主的名。
他已平息了律法的雷鸣;
他已熄灭了西奈山的火焰
他用自己的血洗净了我们
他已使我们亲近上帝
让我们惊叹吧!
恩典与正义
汇聚并指向怜悯的仓库。
当我们通过基督的恩典建立信任时,
正义微笑,不再追究。
洗我们,用他的血的那一位
已为我们在神那里开辟了道路。
神的饶恕带来了一种矛盾的自信与谦卑。因为这是白白赐予的爱,我们既被建造起来,又被敬畏得俯伏于地。
在诗篇第 130 篇中,我们还了解到神圣宽恕的终极目标 。诗人说他正在等候主 。他最终并非仅仅寻求解脱或免于惩罚。相反,他的目标是神自己。他的”灵魂”盼望主再次出现。他渴望 fellowship 和联结。从圣经角度看,宽恕在最完全的意义上,并不仅仅是请求赦免或豁免——它始终追求关系的修复 。目标绝不仅仅是治疗性的——释放内心的痛苦。它首先是为了恢复我们与神的关系,其次是深化与神的相交。在这里——”等候”中的悔改,是悔改并等待,直到灵魂再次”看见”神。
我们可以用至少三种方式”等候”上帝的饶恕:(1) 我们满怀期待地等候。守望者等候清晨的意象(第 6 节)意义重大。无论夜晚看起来有多长,清晨总会到来。总是如此。这意味着上帝将始终回应悔改的灵魂。(2) 我们顺服地等候。诗人说他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话语”中(第 5 节)。 这意味着他接受圣经的应许、召唤和命令,并完全遵循。不论感受如何,你都可以通过完全顺服来”等候”上帝。(3) 我们在团体中等候。在第 7-8 节,他开始对其他信徒说话,谈论可获得的” 完全救赎”(第 7 节)和” 所有罪过”(第 8 节)。他在做什么?他在向和与其他信徒一起赞美上帝。他实践的是团体性的属灵生活,而非仅仅是个人性的属灵生活。他在服事他人。
最后,我们仅仅得到了上帝饶恕的依据或原因的一丝线索。诗人说:”他自己将救赎以色列脱离所有的罪”(第 8 节)。不知怎的,上帝自己将实际来到并为罪付出代价。我们知道这是如何发生的!撒迦利亚,施洗约翰的父亲,这样歌唱到:”赞美归于主,以色列的上帝,因为他来到他的子民中并救赎了他们”(路加福音 1:68)。
虽然新约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人与人之间饶恕的信息,但忏悔诗篇在圣经中关于如何寻求和接受神圣赦免的教导是无可比拟的。据报道,在圣奥古斯丁临终时,他让这些诗篇贴在床边的墙上。他躺在床上阅读、流泪并祈祷这些诗篇——尤其是第 51 篇诗篇——直到他去世。[9]
先知书中的饶恕
旧约的最后部分包括”大先知”和”小先知”,在这里神的宽恕再次突显。先知的主要角色是对他的子民提出上帝的”盟约诉讼”。理解旧约的四个部分可以这样理解:五经描述了上帝与其子民之间的盟约,包括其中的赦免条款。智慧文学详细解释了盟约应该如何在人们的生活中展现,无论是在日常实践(如箴言)还是在内心和敬拜的事上(如诗篇)。然而,历史书讲述了一个令人悲伤的衰落故事,人们长期未能遵守他们的承诺和盟约。最后,先知代表上帝,如同受害方的律师,解释因不忠于盟约而带来的后果,同时也谈论未来的救赎和将带来更多祝福的新约。
五经:
缔结的盟约
赦免的提供
智慧:
盟约存活
赦免已接受
历史书:
盟约被破坏
原谅被拒绝
先知们:
后果和重新立约的盟约
重新提供的宽恕
先知们的主要使命是告诉人们,由于他们对盟约的不忠,后果将会严重。将会出现社会衰退和腐败,以及军事 defeat、外国势力的殖民统治和流放。然而,上帝仍将是一位宽恕的上帝,惩罚只会为更伟大的救赎铺平道路,因为他无法忘记对自己子民的爱(何西阿书 11:8)。他的子民中的余民将悔改(以赛亚书 4:3,6:13,7:3 等)并将凭信心生活(哈巴谷书 2:4;以赛亚书 7:9,28:16,30:15)。他将与他们立新约,赦免他们所有的罪,赐给他们新的心和灵,最终改变他们,使他们能够在顺服和爱中与上帝同行(耶利米书 24:7,31:31 等,32:37 等;以西结书 11:19 等,36:24 等)。上帝的子民不仅将更加圣洁并致力于遵守他的旨意(”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的心思意念中,写在他们的心上”,耶利米书 31:33),还将经历彻底的赦免(”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耶利米书 31:34)。
这一切将如何实现?没有先知比以赛亚更多地谈论这个未来。这将通过弥赛亚来完成,他既是王(以赛亚书11章)又是受难的仆人(以赛亚书52:13-53:12)。这位仆人不仅将为以色列带来拯救,还将引入外邦人(以赛亚书42:1)。我们的罪将不被记念(以赛亚书43:25)。他将建立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所有人民都将在其中得到赦免(以赛亚书33:24)。
再没有什么比意识到先知们本身,尽管被上帝呼召来向以色列人讲述他们的罪和即将到来的审判,却无法避免以最动人的方式谈论上帝的恩典和怜悯更令人惊叹的了。因此,先知们的信息是,再多的人间邪恶和顽固都无法最终阻止上帝的宽恕找到通往我们的道路。
福音书中的宽恕
当我们来到新约福音书时,我们发现对宽恕有更大的强调和更清晰的聚焦,不仅仅是神圣的(我们一直称之为垂直的)宽恕,旧约几乎完全关注这一点。我们还获得了关于人际间宽恕的指导,以及它如何能带来和解和社区的治愈。最后,我们获得了超越象征性动物祭祀的解释,阐明了宽恕的基础—— 如何上帝可以宽恕。这个基础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上帝恩典和慈悲代价的理解。
在新约希腊语中,有两个主要词用于传达宽恕的概念。Charizomai 包含了”charis”或”恩典”一词,意味着以赠予、恩慈的方式对待某人,而非严格计较的方式。因此,宽恕不是通过赚取或应得而来的。就像任何其他礼物一样,它是出于恩典和爱,代价由给予者承担。保罗更倾向于使用这个词。
另一个词是 aphesis,意为”赦免”——”从法律上解除某人的义务或债务”。[10] 这是新约中使用最多的词(大约四十次)。[11] 这是福音书以及雅各书和约翰书信中最常见的宽恕词。赦免的概念暗示宽恕总是伴随着代价。当债权人取消债务时,意味着债权人而非债务人承担或吸收了这笔债务。因此,宽恕意味着犯错者的惩罚或债务由他人承担。
在新约福音书的开头,赦免就已经成为焦点。在马太福音1:21中对约瑟的应许是,即将到来的弥赛亚将拯救他的子民脱离罪恶;在路加福音1:77中对撒迦利亚的应许是,基督将赐给我们”通过罪的赦免而得救的知识”。耶稣的直接前驱者,施洗约翰,传讲”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马可福音1:4)。
当耶稣亲自开始传道和教导时,他反复宣告我们可以知道上帝的赦免,进而也可以饶恕那些得罪我们的人。正如我们所见,这是主祷文的核心。”赦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赦免欠我们债的人”(马太福音6:12,和合本)。
耶稣还说:”因为你们若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但你们若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太福音6:14-15)。尽管乍看之下,耶稣似乎是在说上帝的赦免取决于或是通过我们饶恕他人而得到。但是,不仅希腊语中”赦免”一词没有传达这层意思,而且”不怜悯他人的仆人”的比喻(马太福音18:23-35)清楚地表明,是上帝对我们的赦免提供了基础——即动机和力量——来使我们能够饶恕他人。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所看到的,这个比喻为我们理解基督教赦免的两个维度——神圣的和人间的——提供了广泛的框架。
当耶稣赦免罪孽时,他不仅见证了他的神性,还见证了赦免带来的生命转化体验。当赦免一个妇女时,他说:
因此,我告诉你,她众多的罪已经得到赦免——正如她的大爱所显示的。但是,被赦免得少的人,爱得也少。(路加福音7:47)
二维框架再次得到确认。你已经得到赦免的标志是,对爱、赠予和宽恕他人的能力得到提升。缺乏被赦免的感觉会导致延伸恩典或给予宽恕的能力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赦免的基础
正如福音书以赦免罪孽的宣告开篇,也以此结尾。在十字架上,耶稣为他的敌人祈求赦免(路加福音 23:34),复活后,他责成门徒前去向世人展示如何得到罪的赦免(路加福音 24:47;约翰福音 20:23)。[12]
最重要的是,在生命的最后,耶稣赐予教会圣餐,杯中的血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使罪得赦免”(马太福音 26:28)。这是对旧约中所有问题的最终答案,尤其是在出埃及记 34:7 中,上帝向摩西显现,说他是那位既”赦免罪孽”又”决不以有罪为无罪”的上帝。这怎么可能呢?赦免人是否意味着他们可以逃脱惩罚?他怎能惩罚每一种罪并又赦免我们?动物祭祀似乎指向某种解决方案(利未记 17:11),但这只是部分解决。这些祭祀代价高昂,却需要一再重复。
在他死前的那个夜晚,耶稣给出了所有谜题的答案。赦免的基础——客观方式,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赎罪之死。他流出的血,象征着他的死,使我们得以被赦免。保罗对此做了自己的总结:”赦免了我们所有的罪,涂抹了那些控告我们、反对我们的法律条文;他把它钉在了十字架上”(歌罗西书2:13-14)。希伯来书的作者可能说得最清楚:”每一位祭司天天站着供职,再三献上同样的祭物,这些祭物永远不能除去罪。但这位祭司为罪献上一次永远的祭后,就坐在上帝的右边”(希伯来书10:11-12)。
简而言之,耶稣在十字架上以最明智、最奇妙、最荣耀的方式同时满足了上帝的公义和慈爱——这将是下一章的主题。[13]
C.S. 刘易斯的一篇简短且被忽视的文章《论赦免》讲述了他作为一个年轻基督徒时意识到,当他请求上帝赦免时,实际上是在请求上帝原谅他:
但是,在原谅和借口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原谅意味着:”是的,你做了这件事,但我接受你的道歉;我永远不会记恨你,我们之间的关系将恢复如初。”而借口则是说:”我看到你无法控制,或者并非有意为之;你并不真正应该受到谴责。”[14]
他认为,我们中许多人在教堂里诵读使徒信经,”我信……赦罪”,但其实并不真正相信。我们反而认为,除非能证明我们并不那么有罪,否则”上帝不会再接纳我们”。但这不是真正的原谅。”真正的原谅意味着坦然地直视罪行,不加任何借口……看清它的全部可怕、肮脏、卑劣和恶意,但仍然完全 reconcile(和解)与犯罪者。”[15]
对于人类来说,若没有帮助,这将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但在福音中,我们得到了超自然比例的帮助。路易斯解释道:
但是,面对生活中那些持续不断的挑衅……我们怎么能原谅呢?我想,唯有记住我们所处的位置…… 成为一个基督徒意味着原谅那些不可原谅的人,因为上帝已经原谅了你内心那些不可原谅的罪过。[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