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理解宽恕
第5章 爱与愤怒的上帝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临世界,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已经被定罪了,因为他们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约翰 3:16–18
基督教赦免的关键在于十字架。这是赦免的基础,因为它不仅使上帝能够在不损害其公义的情况下赦免我们,还为我们原谅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提供了动机和榜样。要理解我们这些愤怒、受伤的人如何能够宽恕,我们必须看看上帝作为最终被冤枉的那一位是如何宽恕的。他这样做的方式就是十字架。
旧约背景
旧约中众多关于赦免的呼吁留下了一个主要的、未解决的问题。考虑到我们对上帝的圣洁和公义的认知,赦免怎么可能成为可能?
据说海因里希·海涅在临终时说:”上帝会原谅我;这是他的工作。”但旧约清楚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上帝的宽恕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宇宙的上帝将通过正义显示他的圣洁(以赛亚书 5:16)。当上帝降临在山上时,这座山就变得圣洁,不可触摸;如果人类太过接近,他们就会死亡(出埃及记 19:23–24)。”圣洁是完美,不仅在道德意义上,还在全面的意义上……宗教的、伦理的……内在的、外在的。”正是上帝的圣洁推动他惩罚罪恶(利未记 11:44–45,19:2,20:7;列王纪上 9:3–7)。与圣洁直接相关的是上帝的正义。他永远公正(创世记 18:25;诗篇 119:137,129:4),他不会放过不义者和作恶者(尼希米记 1:3ff;出埃及记 20:7;以西结书 7:4,9,8:18,9:10)。上帝的愤怒不是失去控制,而是对邪恶的司法性释放的圣洁(诗篇 6:1,38:1;耶利米书 10:24)。
在旧约中,再没有比上帝要施行正义,且不能轻易放过、姑息或忽视任何罪恶更清楚的了。赫尔曼·巴文克反对”原谅对上帝来说是很自然的肤浅观念”。虽然”旧约中不存在从不情愿的上帝那里强求的宽恕,也不存在用贿赂换取的宽恕”,但同时上帝的”宽恕并非理所当然……不是事物的本质。有很多经文提到主不赦免罪过(申命记 29:20;列王纪下 24:4;耶利米书 5:7;耶利米哀歌 3:42)。如果获得了宽恕,那是值得敬畏和惊叹的。”[1][3]
尽管上帝的正义如此清晰和不屈不挠,旧约仍然充满了上帝是一位宽恕的上帝的宣告和应许(民数记14:18-20;撒母耳记上25:28;列王记上8:30-33;诗篇25:11, 32:1-2,5,51, 103:3, 130:4, 143:2)。当以赛亚遇见三次圣洁、至高无上的上帝,并痛苦地承认自己极度的罪性时,上帝立即为他提供了罪的赦免(以赛亚书6:7)。因此,旧约教导上帝会宽恕,这是一个令人惊讶且难以解释的恩赐。
因此,在旧约启示的核心,是这个看似矛盾的悖论,最为鲜明地体现在出埃及记34:6-7和民数记14:18-20中。在民数记14章中,我们读到:”耶和华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赦免罪孽和过犯。然而他决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第18节)。并且上帝在西奈山上这样向摩西宣告他的名:
他从摩西面前经过,宣告:”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但他决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出埃及记34:6-7)
希伯来文更加强调。它字面上说,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将有罪的人视为无辜。
张力很大。到底是什么?他是一个宽恕有罪者的充满爱的上帝,还是一个惩罚有罪者的公义上帝?他两者兼具——但这怎么可能?真正的答案要到新约才会揭示。上帝是既充满爱又充满愤怒的上帝,正是在十字架上,我们看到这两者并非相互冲突,而是共同工作拯救世界。
我们对上帝的概念
约翰福音3:16可以说是圣经中最著名的单节经文。这是一节”令人感觉良好”的经文——但仅限于脱离上下文的情况。在紧接着的下一节中,经文提到了”定罪”,而在稍后的约翰福音3:36中,这个词被清楚地定义:”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将看不到生命,因为上帝的愤怒仍在他们身上。”
现代人难以接受一位会谴责人的愤怒的上帝,然而圣经在这里将谴责置于最著名的爱的经文之近处。换句话说,圣经从未认为上帝的爱和愤怒是相互对立的。事实上,圣经告诉我们,在上帝里,它们不仅不存在冲突,而且彼此之间还互相赋予意义。[4]
他既是慈爱又是烈怒。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分裂的性格——有时充满爱,有时又充满愤怒。他的愤怒和慈爱能够和谐共存,是因为它们与我们的感受截然不同——它们是完全圣洁且良善的。当我们生气时,通常是因为我们最珍视的事物受到威胁。但由于罪的缘故,我们最终珍爱的往往是我们的公众形象、自我或某些我们认为能最终带来生命满足的计划。当这些事物受到威胁时,我们就会愤怒,并常常伤害他人和破坏事物。
当我们看到圣经中所有提到上帝愤怒的经文时,我们本能地认为上帝的怒气必定像我们的一样,因此会感到畏缩。然而,他的愤怒并非像我们的那样源于受伤的自尊。上帝只对那些正在摧毁他所爱之物的邪恶生气——摧毁他的创造和他为自己的荣耀和我们的幸福而创造的人类。
上帝不仅仅是一位充满慈爱的上帝,也不仅仅是一位充满愤怒的上帝。他是两者兼具,如果你对上帝的概念无法同时包含这两个特性,那将会扭曲你对现实以及宽恕的整体观点。
如果你只看到一个从不说”不”的慈爱的上帝,或者只看到一个从不说”是”的愤怒的上帝,这将扭曲你的生活。它会影响你如何看待和生活,影响你做决定的方式,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与周围的世界相处。也许说得太简单(但也不是太过简单),如果你只相信充满爱的上帝,你就会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如果你只相信充满愤怒的上帝,你就会像一个受虐的孩子。
上帝的爱和他的愤怒在十字架上最为明显,在那里它们都得到满足并相遇、重合。正是理解并欣赏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使我们不至于成为一个被宠坏或受虐的孩子。
上帝的愤怒彰显了爱
无论人们相信与否,存在绝对的道德标准,这些标准是正确的,上帝将惩罚违反这些标准的人——这种观念现在在西方文明的精英中已经式微,并且令许多人厌恶。然而且看!耶稣总结的上帝的律法(马太福音22:36-40)是命令要正确地、恰当地、完全地去爱。任何未能做到这一点都会摧毁创造、伤害他人和你自己的内心——这些都是上帝创造并深爱的事物。所以上帝对违背律法的愤怒,既是对爱的呼召,也是他爱的表达。
C.S. 刘易斯曾著名地写过,如果没有一个愤怒的上帝来模范出爱的行为并惩罚不爱的行为,就无法培养出爱的道德伦理。他描述了现代道德教育试图在被教导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学生中培养品格的情况。”以一种可怕的单纯方式,我们拆除了器官却要求其功能。我们制造没有胸膛的人,却期望他们拥有美德和进取精神。我们嘲笑荣誉,然后对身边出现的叛徒感到震惊。我们去势,却要求阉割者繁衍。”[5] 如果所有的道德价值都是相对的和社会建构的,那么你如何论证我们都应该以爱对待他人而不是剥削他们?如果告诉人们宇宙中没有救赎性的神圣之爱,你将如何激励他们做出实现正义所需的牺牲?你会诉诸他们的自身利益,说”这样世界会运转得更好”——这不就是在诉诸自私吗?如果这是唯一证明道德主张的方式,为什么他们不能选择以对自己实际的方式自私?
一个既是个人又是无限的爱的上帝的概念是基督教独有的。我们最初是从哪里获得上帝是一位充满爱的上帝这一观念的?我们是否只是看了报纸,看到世界的状况就说:”哦,很明显上帝是充满爱的上帝”?不,不是的。这并非来自那里。我们是从阅读人类历史中得出这一结论的吗?说”从历史中很清楚地看出上帝是充满爱的上帝”?
我们是从阅读其他宗教的著作中得到这一概念的吗?你在这些宗教中看到了充满爱的、个人化的牧羊人和盟友,一个亲密的父亲、兄弟、新郎的上帝概念吗?不,这并非来自那里。
巴文克在他的《 改革宗教义学 》中指出,许多东方宗教教导,我们在此生经历的任何不平等都是由于”在前世所怀有、发出和犯下的思想、言语和行为”,以至于”在道德世界中,不可逾越的因果报应法则占据主导”。”没有宽恕,只有报应。”[6] 不,这并非来自这些宗教。
我们是否通过观察自然及其美丽而认为上帝是爱?这看似更有希望,直到我们更深入地观察。想想现代进化论,它是如此残酷,只有”最适者”才能生存。”自然不知宽恕,丝毫不顾及自我谦卑和悔过。”[7] 安妮·迪拉德在《 朝溪者 》中,因描绘她山间小溪附近可观察到的自然暴力而获得普利策奖。[8] 不,这也不是来源。
这个充满爱的上帝概念来自圣经,当时被认为非常奇怪且陌生。人类社会可以理解一个主要是愤怒之神的形象,要求臣服否则就会直接惩罚人,但却难以理解那个爱世人、按自己形象造人并宽恕犯错者的仁慈上帝。它不喜欢这种爱的伦理: 转过另一边的脸。将每个人(即便是最弱小的)都视为具有无限价值。 正如我们之前所见,当古代异教徒第一次了解基督教关于怜悯和宽恕的理解时,他们感到被冒犯,认为这危险且不切实际。但基督教观点在许多地方占了上风,并改变了世界。
我有一位在耶鲁大学读博士的朋友曾经告诉我,现代人谈到奴隶制时会说:”人们怎么能接受如此可怕的事情?”我的朋友说:”历史学家不是这样思考的。他们会问:’考虑到所有社会普遍认为我们有权攻击和奴役较弱小的民族,而且每个人一直都这样做,真正的历史问题是,是什么让人意识到这是错误的?谁最早提出了这个想法?'”他随后自问自答,指出在四世纪、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首次呼吁废除奴隶制的声音都来自基督徒。这些为正义呼吁的基督徒相信有一位充满爱的上帝,要求我们爱邻居—— 所有的邻居——如同爱自己。
上帝的愤怒是一位充满爱的上帝正当地要求人们彼此相爱、并且爱他的表现。
上帝的爱体现愤怒
上帝的愤怒本质上是出于爱,所以上帝的爱常常会以愤怒的形式表达。在她的书《希望有其理由》中,丽贝卡·曼利·皮普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想象我们看到被我们爱的人被不明智的行为或关系摧残时会有什么感受……我们会用温和的容忍态度回应吗?”她谈到了观察自己两个有天赋的朋友陷入毒品滥用的深渊。她说:”我对他们感到愤怒。我想说:’你难道看不出来吗?你难道不知道你在对自己做什么吗?每次见到你,你都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
“真正的爱,”她说,”站在欺骗、谎言和破坏性的罪行之对立面。愤怒与爱在人类经历中密不可分,”她写道。”即使我作为一个有缺陷、自恋且有罪的女人,都能为某人的状况感受如此多的痛苦和愤怒,那么一个道德完美的上帝对他们又会有多少?愤怒并不是爱的对立面。仇恨才是——而仇恨的最终形式是冷漠。”[9] 所以即使对于我们这些有缺陷的人类来说,爱与愤怒并不相互对立,反而可以相互依存。
在圣经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这一点。一方面,圣经以最强烈的语言谴责上帝对罪恶和邪恶的反对。但另一方面,上帝为罪哀哭。他为此感到”心中痛苦”(创世记 6:6)。[10] 他为以色列的罪哀哭,展现出内心的怜悯(何西阿书 11:8)。耶稣为罪恶的耶路撒冷哭泣(路加福音 19:41-44)。这既不是冷酷,也不是对罪的妥协。
圣经揭示的并非单纯是愤怒之神,也非单纯是慈爱之神,而是充满爱与愤怒的上帝,因为这是一位圣洁的上帝。圣洁的爱。圣洁的愤怒。这意味着他对邪恶的坚定立场正在你的生命中展开。他设置了宇宙法则,如果你违背上帝的律法,就是在违背自己。你可能对你的罪逃避,但永远无法逃脱你的罪。而他这样做是出于爱。
上帝在十字架上彰显全部荣耀
尽管如此,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心中——爱与愤怒彼此对立,我们需要更多帮助来理解上帝。我们倾向于陷入一种根植于严厉上帝的”保守”宗教,或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自由”宗教,认为上帝只是简单地接纳。我们如何摆脱这两种扭曲?
如果真正的上帝是一位充满爱和怒火的上帝,那么上帝的本质最 超然地在十字架上彰显。我们必须在那里医治我们的认知,接受一颗不分裂的心。
霍拉修斯·博纳(1808-1889)是一位苏格兰自由教会的牧师,创作了 140 多首在多个主题上的赞美诗。据说他有”灵魂中的诗意”,但他的内心最为投入的是十字架如何拯救我们。[11]
上帝是父亲;但祂同样是审判者。审判者是否让步于父亲,或父亲让步于审判者?……祂是该在对罪人的爱中沉浸祂对罪的恨,还是在对罪的恨中彰显对罪人的爱?上帝已经发誓祂对罪人的死并不喜悦(以西结书33:11);然而祂也已经发誓罪人必死(以西结书18:4)。这两个誓言中哪一个将被遵守?一个是否会让步于另一个?
博纳将这些并置的圣经真理和经文成对堆砌,所有这些都是出埃及记 34:7 中那个看似”矛盾”的表述的不同版本和回声:”赦免罪孽……但绝不以有罪为无罪”(ESV)。博纳总结写道:”律法和爱……一个不能让步于另一个。两者都必须站立,否则宇宙的柱石将会动摇。”[12] 在许多方面,正是这种张力推动了整部圣经的情节。但解决方案不仅仅是基督的死,而是作为三位一体神的第二位格自愿的死,作为我们的替代。约翰·斯托特在 《十字架的基督》 中对这个教义给出了经典的总结:
替代的概念可以说是罪和救赎的核心。因为罪的本质是人用自己取代上帝,而救赎的本质是上帝用自己取代人。人反抗上帝,把自己放在只有上帝配得的位置;上帝为人牺牲自己,把自己置于只有人该处的位置。人声索属于上帝的特权;上帝接受属于人的惩罚。[13]
保罗自己说,”流血”(罗马书 3:25)使上帝能够对那些相信的人既”公义,又称他们为义”(罗马书 3:26,KJV)。公义,且又饶恕。
爱与律法都已得胜。一个并未让步于另一个。每一个都保持了自己的立场;不,每一个都得到了……尊荣和荣耀。从未有过像这样的上帝之爱——如此宽广、如此崇高、如此强烈、如此无私。[然而]从未有人见过如此纯净、如此广阔、如此荣耀、如此无情的律法。
从未有过任何妥协 。律法和爱都充分地展现了自身。不曾有一丝一毫被放弃;律法以其全部严厉,爱以其全部温柔。爱从未如此真实地成为爱,律法也从未如此真实地成为律法,正如在这两者的交汇之处。[14]
当保罗思考这一点时,他常常发出赞美:”哦,神的丰富、智慧和知识是何等深奥!他的判断何等难测,他的道路何等难寻!……因为万物都是从他,依靠他,归向他”(罗马书11:33,36,新译本)。
十字架不仅仅是暂时地解除定罪。我们被告知,基督站在父面前作我们的法律代表,我们的辩护者(约翰一书 2:2;希伯来书 7:25;罗马书 8:33-34)。这意味着律法,曾经是我们的敌人,要求惩罚我们,现在成为我们的朋友,要求接纳我们。怎么可能?律法已在我们的代替者身上得到完全成就,所以现在神若惩罚我们将是不公平的!若神因任何罪惩罚我们,就是对同一笔债务索取两次(因耶稣已付清)。现在耶稣站在父面前,某种意义上是在为我们要求公义,而非怜悯。我们拥有他的律法和他的爱护着我们。我们再不能更加安全了。
约翰写道:”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约翰一书1:9)。请注意,约翰并非仅说神因怜悯而赦免——尽管那当然是真的。现在,神接纳我们已成为公义的问题。他已为我的债务完全付清,再次索要将是不公义的。正如赞美诗作者奥古斯都·托普雷迪所说:
倘若你已为我求得赦免,
甘愿替代我承受神怒全般,
神便不能两次索要赎价,
先自我流血保人之手,
再从我这里追还。[15]
博纳尔总结道:
[在十字架上]在司法与父性的结合中……律法已成为爱的源泉和载体……以致……爱成就了律法。原本针对罪人的律法,现已转而站在罪人这一边。[16]
一位虐待狂的神?
在十字架上,神的愤怒和爱现在同时为你而闪耀,而非针对你。两者同等、互动、相互辉映地为你闪耀。如果你没有从神学和存在的角度把握耶稣基督的替代性赎罪—— 为你,代替你 ——在属灵层面上,你将如一个被宠坏或被忽视的孩子。两个问题可以评估你是否正在理解和接受这个真理。
当发生某些事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揭示了你的罪,这是让你远离神还是更接近他?如果这使你想远离神、祷告和教会,那就表明你不理解耶稣为你做的事。如果你真正理解了,你与神的内心对话会更像这样:”主啊,我以前就知道你为我而死并接纳了我,但我没意识到我是如此愚蠢和有罪——所以我现在意识到你的爱比我想象的更伟大。你的怜悯比我想象的更加白白赐予、更不配!”如果你理解十字架,那么发现生命中更深层的软弱、过失和邪恶,就会驱使你更靠近他,而非远离。
有许多人为内心的不足感和羞耻感而挣扎。他们似乎有一个内在的声音,总是称他们为傻瓜、白痴或失败者。他们可能正 walking 在街上,这个声音就会说:”你期望别人爱你?你自称是基督徒?看看你做了什么。”你将如何应对?被忽视的孩子会找借口。你是否与这个声音争辩:”嗯,我今天过得很糟”或”是的,那不太好——但如果你有我的妈妈……”?还是去读一本告诉你没有人有权让你为任何事感到内疚的书?这些都无济于事。那个声音仍在继续。
但是,如果你真正理解并为耶稣在十字架上为你所做的而欢喜,你就可以对那个声音——或对任何用这种方式与你说话的人说:”即使我没有做我感到内疚的这件事,这也不会使我在神面前成为可接纳的。我做不到——没有人能做到!但耶稣可以,而且他已经做了。他以无限的代价完成了这一切。现在我在他里面——耶稣是我的智慧、公义、成圣和救赎。”
如果你的神只是满怀愤怒,而你对十字架上发生的事情又知之甚少,你就会成为一个被驱使的人。你会拼命地努力道德,拼命地想要做好人,但你总会感到不配。要成长为一个充满爱的人将会很困难,因为恐惧无法唤醒爱。只有爱才能唤醒并滋长更多的爱。
当良心的声音(或也许是撒旦自己)说:”你这个卑劣的人,滚开!退回你的耻辱中,”你必须记住十字架,听耶稣说:”我的爱,到这里来。我承担了这一切的羞耻。”
一个遥远且冷漠的神?
这是对另一种人的一个问题。你可能是在一个今天被称为开明的上帝观中长大的。也就是说,你要么不相信上帝,要么你有一个不能说”不”或与你对抗的上帝。你不相信圣经中你认为过时的部分。所以如果你相信,你的上帝就是一个支持性的爱与生命之灵,充其量是你所选择目标道路上的助手。你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生活。
我们知道,当孩子们有远离或缺席的、不参与的父母,从不违背或管教孩子的父母时,会造成多么严重的伤害。短期内,孩子们会喜欢这样。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但最终他们会感到像孤儿,本质上他们确实是。讽刺的是,从不设置规则或管教孩子的父母——那些”宠坏”孩子的父母——是在没有爱他们。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一生都经历情感上的眩晕。他们不知道界限在哪里,边界在哪里。
当谈到上帝时,许多人都是这样的。他们是”有精神但不宗教”。他们想要一个不谴责任何事物的上帝。他们想要一个能激励他们但不强加必须遵守的规则的上帝。他们寻求职业成功或浪漫和性来肯定自己,确认自己是正常的,但似乎永远无法满足。当别人告诉他们如何生活时,他们是道德相对主义者;但当他们告诉别人应该如何行事时,他们又是道德绝对主义者——他们意识到这种不一致,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但是,如果你真正理解并为耶稣在十字架上为你所做的而欢喜,那么你就摆脱了道德主义宗教可能带来的罪疚和羞耻,同时你也感到有义务以讨神喜悦的方式生活——而这样的顺服不是负担,而是喜乐。 你想为那个给你带来如此多喜乐的主带来喜乐。正如考伯总结的:”看到律法在基督里成全……将奴隶转变为儿女,将责任变成选择。”[17] 他正在查看保罗在罗马书 8 章中的经文:
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女。你们所受的灵并不是使你们再次陷入恐惧的奴仆的灵,乃是使你们得儿子名分的灵。依靠这灵,我们呼叫:” 阿爸 ,父啊。”圣灵与我们的灵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马书 8:14-16)
只有对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做的——替代性赎罪的教义——的领悟,才能阻止我们所描述的这些属灵的扭曲。只有这个教义阻止我们认为神主要是圣洁,其次是慈爱,或主要是慈爱,其次是圣洁——而是同等、相互依存地既圣洁又慈爱。只有这种对神的看法,才能使被宠坏或被忽视的人变得健康和被爱。
只有这种对神和十字架的观点,才能使我们在实践人间的宽恕时,同等地重视正义与怜悯。没有这个教义,神圣的垂直维度就会萎缩,人间的宽恕就会沦为单纯追求情感自由或某种报复的行为。
十字架的教义是奇妙的、独特的、改变生命的和解放的。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所呼喊的:”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希伯来书2:3,英皇钦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