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管去做:走出迷茫,活出神的旨意-凯文·迪杨

失去方向感的人生

为什么有这么多基督徒急切想知道神对他们生命的计划?为什么出版商仍然愿意不断推出关于神旨意的书籍(就像这本!),尽管市场上已经有无数类似的书?为什么这个国家的数百万基督徒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等待神旨意的显明?我们为什么要像对待核弹头一样担忧神的旨意,好像它指向我们未来的幸福?

让我提出五个原因。

我们想取悦神

多年来,我与许多真诚的信徒交谈过,他们真心想知道:“这是我应该待的地方吗?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吗?”这些男女爱主。他们并不是想为难自己。他们相信神为他们安排了一条道路,他们不想错过,也不想让神失望。如果主认为我们应该搬到纳什维尔,我们不想最终落在法戈。如果我们应该主修化学工程,我们不想学俄语文学。如果我们注定要去传教,我们不想落在郊区。

这是我们寻求知道神对我们具体旨意和指引的第一个原因:我们想取悦祂。 我们想做神想要我们做的事。这很好。但正如我已经解释过的,并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详细说明,这并不是神旨意的运作方式。我们可能怀着最好的意图去辨别神的旨意,但我们真的应该停止让自己陷入过度属灵化每一个决定的痛苦。我们错误的虔诚使得跟随神变得比本应的更加神秘。

我们中有些人很胆怯

我们中有些人寻求神旨意或指引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天性相当胆怯。 那些创业型的积极进取者可能不太倾向于为神的旨意而烦恼,而那些谨慎、深思熟虑的人则更容易如此。有些基督徒需要鼓励在行动前先思考,另一些则需要鼓励在思考后付诸行动。

我认识一些冲动的基督徒,但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我见过更多因犹豫不决和不作为而陷入瘫痪的人。他们拒绝在没有所有事实和几乎完全确定一切都会顺利的情况下做决定。他们小时候因为可能不是最优秀的而退出了青少年橄榄球。他们宁愿在学校偷懒、成绩不好,也不愿尝试后达不到期望。这些可能就是保罗在告诉帖撒罗尼迦人“劝戒那些闲散的人,鼓励胆怯的人,帮助软弱的人,对众人要有耐心”(帖撒罗尼迦前书 5:14)时所指的那类基督徒。1

一些基督徒在寻求神的旨意时怀有最好的意图。他们只是过于谨慎,有些胆怯。这些基督徒需要劝诫,但他们也值得我们耐心和帮助。

我们渴望完美的满足

我们寻求神旨意作为指引的第三个原因是我们在寻找生命中的完美满足。 我们中的许多人曾经生活得非常好,以至于开始在地上寻找天堂。我们已经失去了任何朝圣者的心态。这完全是视角的问题。如果你认为神应许这个世界会是一个五星级酒店,那么当你经历生活中的正常挣扎时,你会感到痛苦。但如果你记得神应许我们是朝圣者,这个世界可能更像沙漠甚至监狱,你可能会发现你的生活出奇地幸福。

信仰耶稣并不保证一切都会如我们所愿。看看希伯来书第 11 章,这一章有时被称为信心名人堂。仅考虑该章中提到的前三位英雄。正如圣经评论家布鲁斯·沃尔特克指出的,亚伯有信心却死了;以诺有信心却没有死;挪亚有信心,而其他人都死了!2 所以,仅仅有信心并不能保证你的生活——或你周围人的生活——都会充满糖果和棒棒糖。生活并不总是快乐的,我们也不应该期望如此。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代际现象。毕竟,我和我的同龄人是最早经历成绩膨胀的一批人,我们因为挖掘自己的感受和“尽力而为”微积分而获得了 A。我们是最早被灌输自尊心的一代,因为我们学会了只要有心跳就特别珍贵。只要我们记事起,就注定要成为超级明星。我们中的一些人在还不会上厕所之前就被准备进入精英学校,我们在还不知道不能用手触球之前就已经参加了旅行足球队。我们被灌输对平庸的赞美,用带连字符的术语和流行心理学诊断我们的缺点。

我们想要一切——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上帝指引我们方向。

难怪我们期望别人对我们事事肯定,毫无批评,并为我们想做的任何事情付钱。我们认为自己应该能在大学毕业后立即找到一份好工作,地点优越,能提供与我们父母现在相同的生活水平,并以一种让博诺都自豪的方式让我们参与世界的纷争。我们想要一切——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上帝指引我们方向。

总体来说,我祖父母那一代对家庭生活、事业、娱乐和婚姻的期望要低得多。诚然,这有时使他们缺乏反思,也导致了默默无闻的悲惨婚姻。但我们这一代则处于光谱的另一端。当我们结婚时,我们期望有美好的性生活、精彩的家庭生活、娱乐冒险、文化体验以及工作中的个人成就感。偶尔问问你的祖父母他们是否觉得自己的事业有成就感,会是个不错的练习。他们可能会用一种你听不懂的眼神看着你,因为你们确实在说不同的语言。成就感并不是他们的目标。食物是,忠诚也是。大多数年长的人可能会说类似这样的话:“我从没想过成就感。我有份工作。我吃饭。我生活。我养家。我去教堂。我心存感激。”

最近,我和德扬爷爷聊了聊,他是一位八十多岁的终身基督徒。我问他是否曾想过上帝对他生命的旨意是什么。“我想没有,”他简短地回答。“上帝的旨意从来不是我被提出或曾经思考过的问题。我一直觉得我的救恩……取决于我凭信心接受我们所信的事。之后,我想我从未有过‘这对我来说是正确的事吗?’这样的困惑。”

我和爷爷谈得越多,我越意识到,除了试图遵守他的道德旨意之外,上帝的旨意对他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你只是……去做事情”似乎是我爷爷的心态,当你在做这些事情并与主同行时,你不会花大量时间去琢磨自己是否喜欢所做的事。我想,如果你一生都忙碌工作,你就没有时间去担心是否感到满足。

我并不是想打击你所有的希望和梦想——真的。我完全支持大胆冒险的梦想(正如你很快会读到的)。我也不反对人们离开不开心的工作,去追求他们真正热爱的东西。但作为对毕业演讲中“实现梦想”的说法的一个平衡,我们需要一个坚定的提醒:我们许多人对生活的期望过高。我们以为会在世上体验天堂,然后当现实看起来如此不天堂时,我们就感到失望。我们对来世的奖赏几乎不再渴望,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期待在今生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而当每一个经历和情况都必须是有回报的,并且引领我们走向完全的满足时,那么关于我们住在哪里、买什么房子、住哪个宿舍、选择瓷砖还是层压板的决定就变得极其重要。每一个决定都承载了太多的意义。我很确定,如果我们不那么执着于满足感,大多数人会更感到充实。

我们有太多选择

关于我们痴迷于寻找神旨意的五个原因中,这可能是最关键的: 我们有太多选择。 我相信,前几代人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努力寻找神的旨意,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选择。在很多方面,我们对神旨意的关注是过去五十年西方中产阶级的现象。那些每天挣一美元的人根本没有那么多选择。我们的祖父母,更不用说他们的祖父母,大多数也没有那么多选择。一个世纪前,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出生地。你做你父母做的事,如果你是男人,可能在农场工作;如果你是女人,养育孩子(并在农场工作)。我交谈过的许多老人都是青少年时就开始工作,做任何能找到的工作。他们为叔叔或父亲工作,或者帮忙收割,或做镇上任何可用的工作。讽刺的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选择,他们反而完成了更多事情。

我想其他方面的选择也要简单得多。一个世纪前,你可能会娶镇上十几个无血缘关系的合适年轻人中的一个。即使是富裕的人,也仍然受限于地理位置(因为旅行的困难)和传统(因为文化价值观和家族传承),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选择。过去,年轻人更多地感受到对家庭、公民身份和教会的责任感。但现在,我们很少有人能想象会自愿为了像责任这样过时的东西而限制自己的独立性和缩减选择。

结果是无尽的机会流。今天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上学,主修数百个专业,几乎可以住在任何地方,有机会亲自认识成千上万的单身人士,甚至在互联网上认识更多。我们有一大堆商店可供选择,几十家餐馆,数百种职业,以及数以百万计的选择。

在选择的悖论中,巴里·施瓦茨讲述了他去当地一家中等规模杂货店的经历。他发现有 285 种饼干,13 种运动饮料,65 种盒装饮料,85 种儿童果汁,75 种冰茶,95 种薯片和椒盐卷饼,15 种瓶装水,80 种不同的止痛药,40 种牙膏选择,150 种口红,360 种洗发水,90 种感冒药,230 种汤,75 种速溶肉汁,275 种谷物,64 种烧烤酱,以及 22 种冷冻华夫饼。3 任何在北美买过杂货的人都知道,这个清单只是每个过道中所有选择的一小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坚持某些谷物、品牌或餐食,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时间或精力每次去超级沃尔玛或 Safeway 时都做新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我在一周内负责买菜,我妻子会给我一份非常详细的购物清单。 如果她让我买婴儿食品,却没有给出更多指示,我可能会带回从液体豌豆到可溶解的樱桃味车轮饼干的任何东西。我需要具体的说明,因为我有太多可能搞砸的方式。

在一些国家,人们面临选择太少的问题。在美国,我们的选择太多。我记得一位来自土耳其的传教士半开玩笑地告诉我,回到美国最难的部分之一就是各种沙拉酱。“只要买点沙拉酱就行,”他在我们午餐时说。“别让我在七种不同的牧场沙拉酱中做选择。”我猜我们对知道神旨意的执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被过多的选择压得喘不过气。我们以为选择会让我们快乐,但到了某个点(我们大多数人早已超过那个点),其实我们会更幸福如果选择更少。

施瓦茨教授对大学生的观察耐人寻味,根据我的经验,非常准确。他观察到他所教的学生有多重兴趣和能力。他们拥有大量的才华和机会。世界对他们来说一片广阔。然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自由中,反而感到痛苦。他们被迫在相互竞争的利益之间做出选择:赚钱和有所作为,挑战头脑和发挥创造力,专注于事业和留出时间陪伴家庭,现在安定下来和去国外旅行一段时间,开始职业生涯和尝试另一个实习,生活在繁华的城市和在田园风光中休息,立即工作和继续深造。

如果你是大学生,选择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而且由于朋友和家人常常分散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你的义务和亲密关系较少,限制了你的自由,也没有什么能把你固定在某个职业传统或地点上。再加上能够轻松旅行并通过电脑在任何你喜欢的地方做许多工作,结果就是极度的无根状态和选择的爆炸。所有一切都可以随意选择。

施瓦茨对此总结得很好:

人们很快就会明白,“你毕业后打算做什么?”并不是许多学生乐于听到,更不用说回答的问题。很难避免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学生们如果天赋稍逊一些,或者更有一种对家庭的责任感,愿意回家安定下来,甚至有一点大萧条时期的必需感——拿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继续生活!选择更少,限制更多,许多权衡取舍将被消除,怀疑自我的情况减少,努力为决定辩解的情况减少,满足感增加,做出决定后反复猜测的情况也会减少。4

施瓦茨的评估非常准确。我相信有些人在世界各地忙碌六个月的时间里,确实很好地服侍主。我也相信有些年轻人在从一个工作地点漂泊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中,为基督带来了改变。但我同样确定的是,许多这样的人实际上是在以体验、文化多样性,有时我不愿意说,是以短期宣教的名义做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决定。作为一所大学教会的牧师,我明白人们总是在我们的聚会中来来去去。这是毕业生和本科生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欢每年都有新人的到来带来的兴奋感。但如果没有人安定下来,没有人能停留一段时间,更不用说一辈子,我们就无法像现在这样服侍所有的学生。教会需要那些终身奉献的人,以及那些可以被信赖长期坚持的人。

我担心的是,在当今人们面临的所有选择中,他们很少考虑的是,“我如何才能在本地教会中最有效、最有成果地服侍?”我想知道,如今丰富的探索机会是否反而减少了帮助基督徒成为全面门徒的作用,而更多地帮助基督徒逃避长期责任,减少长期影响。

让我们不要在寻求发现神旨意的过程中,将我们无法做决定的情况灵性化。

面对众多选择,我们总是想着篱笆另一边的草更绿,这不足为奇。我们总是在思考什么可能更好,或者某个新事物或新人的哪些方面可能更令人愉快。“决定”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decidere,意为“切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如今做决定如此困难。我们无法忍受切断任何一个选项的想法。如果我们选择了 A,就会感受到失去 B、C 和 D 的刺痛。因此,每一个选择都感觉比没有选择更糟。当我们做出重要选择时,往往会产生买家悔恨,怀疑自己是否在将就次优选择。更糟的是,我们可能会无限期地住在父母的地下室,试图找到自我并聆听上帝的声音。我们自由做任何事、去任何地方的权利,最终感觉更像是束缚而非自由,因为做决定带来的更多是痛苦,而非愉悦。

如今太多年轻人缺乏稳定性、不确定性强、不可预测,缺乏果断,充满自我怀疑。人们安定下来的时间越来越长,有些人甚至永远无法安定下来。我并不是主张每个人都回到家乡,接受任何可得的工作(尽管这对某些人来说至少是迈向某种方向的一步)。你们中有些人应该去海外,另一些人会搬到新的地方。但我主张少些挣扎,更早为神做出改变,最重要的是,不要年复一年地将我们无法做决定的困境精神化,寄希望于发现神的旨意。我认为,我们渴望知道神的旨意,可能并不完全是出于一颗渴望顺服神的心,而更多是因为面对众多选择时头脑混乱。

我们是懦夫

我们想知道神旨意的最终原因是因为我们懦弱。 这是真的。有时当我们祈求知道神的旨意时,我们其实是在祈求懦夫的祷告:“主啊,告诉我该做什么,这样我就不会遭遇不幸,也不必面对危险或未知。”我们希望知道一切都会对我们或我们所爱的人好。但神对以斯帖的说话方式并非如此。作为一位通过一场不同寻常的选美比赛成为亚哈随鲁王后(参见以斯帖记 2:2–17)的犹太女子,以斯帖会明白神的计划可能包含风险——以及展现勇气的机会。

国王的得力助手哈曼是犹太人的敌人,他策划了一个杀死所有犹太人的阴谋,而波斯王薛西斯无意中签署了这道法令。当以斯帖的表兄兼监护人末底改得知这个阴谋时,他告诉了以斯帖,因为他知道她是唯一有能力拯救犹太人——她的族人的人。但她拒绝了,告诉他如果她未经召见就去见薛西斯王,按照波斯法律,她将被处死——除非国王伸出金杖赦免她的生命。她独自进入王座厅非常危险,这就是为什么以斯帖派人告诉末底改她不愿意这样做。

圣经记载了末底改对以斯帖使者的话的回应:

末底改吩咐他们这样回复以斯帖说:“你不要以为在王宫里你能比所有犹太人逃脱得更好。因为你若闭口不言,犹太人必从别处得救赎和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谁知道你得了王位,是否不是为现今的时刻呢?”(以斯帖记 4:13–14)

那么在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祈求来自天堂的某个迹象?等待神的旨意显明?质疑神为何让你陷入这样的困境?什么也不做,认为任何涉及痛苦和可能死亡的事情都不可能是祂对你生命的计划?看看以斯帖是怎么做的:

于是以斯帖吩咐他们回复末底改说:“你们去,召集在书珊城所有的犹太人,为我禁食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使女也要照样禁食。三天后,我要去见王,虽然这违反律法,但我若死就死吧。”(15-16 节)

注意我们在这个故事中没有读到什么。我们没有看到以斯帖寻求主的任何神谕,尽管有眼光的读者可能会看到神在末底改给她的建议中在工作。她没有关于未来会怎样的应许。她所知道的只是拯救她的民族是件好事。神没有告诉她如果顺从会发生什么,也没有告诉她具体该怎么做才能确保成功。她必须为神冒险。“我若死,就死吧”是她勇敢的呼喊。

以斯帖没有等待数周或数月去辨别神对她生命的旨意才行动。她只是做了正确的事,毫无特别的神谕就勇往直前。如果王向她伸出金杖,赞美主。如果没有,她就死了。

以斯帖比我认识的大多数男人还要有男子气概,包括我自己。我们许多人——无论男女——都极其被动和胆怯。我们不为神冒险,因为我们痴迷于安全、保障,最重要的是,对未来的担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的祷告都落入两类之一。要么我们祈求一切顺利,要么我们祈求知道一切都会顺利。我们为健康、旅行、工作祷告——我们确实应该为这些祷告。但很多祷告归结为,“神,别让任何人遇到不愉快的事。让世界上的一切对每个人都美好。”当我们不祈求这种祷告时,我们就是在祈求神告诉我们一切都会好。

他的道路不是水晶球。他的道路是智慧。

这往往是我们在祷告中寻求知道神旨意时所问的。我们并不是在寻求圣洁、正义或对罪的觉察。我们想要神告诉我们该做什么,这样一切都会对我们有利。“告诉我该嫁给谁,住在哪里,上哪所学校,做什么工作。让我看到未来,这样我就不用冒任何风险。”这听起来一点也不像以斯帖。

对未来的过度执着不是神希望我们生活的方式,因为向我们展示未来不是神的方式。祂的方式是通过圣经对我们说话,并通过更新我们的心意来改变我们。祂的方式不是水晶球。祂的方式是智慧。我们应该停止寻求神向我们揭示未来,消除生活中的所有风险。我们应该开始仰望神——祂的品格和应许——从而有信心为祂的名冒险。

神是全知全能的。祂已经计划并掌管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喜乐的日子还是艰难的时刻——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益处(传道书7:14)。因为我们对神的命定旨意有信心,我们可以毫无顾虑地全心委身于祂的愿望旨意,而不必为隐藏的指引旨意而烦恼。

换句话说,上帝不冒险,所以我们可以。

对某些人来说,这意味着信任上帝,甘心让你的钱从指缝中溜走。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意味着在某些困难的环境或不受欢迎的情况下坚持神的话语。对还有些人来说,这意味着跨文化的宣教,或更多的传福音,或一个新的梦想,或认罪,或面对罪,或在关系中展现新的脆弱。对某些人来说,这意味着振作起来找份工作,或克服对被拒绝的恐惧,去追求一位可爱的基督徒女性。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意味着放下我们那种对生活每个方面,甚至是最重要方面,都要在眼前钉死的贪得无厌的渴望。

我们可以停止恳求上帝向我们显示未来,因为我们有信心祂掌管着未来。

上帝对你的生命有一个美好的计划——一个会带你经历试炼与胜利,使你被塑造成祂儿子的形象的计划(罗马书8:28-29)。这点我们可以完全确信。但上帝的正常运作方式不是提前向我们展示这个计划——事后回顾可能会看到;提前看到则很少。

你是否感到在方向上迷茫?不要绝望。上帝应许成为你的太阳和盾牌,用他有力的右臂扶持你、保护你。所以我们可以停止恳求上帝向我们展示未来,开始像确信他掌握未来一样生活和顺从。

Pages ( 4 of 11 ): « 上一页123 4 567891011下一页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