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帝当成占卜的八号球
传统的 神的旨意的理解方式——把神的旨意看作一个只有一条出路且充满死胡同的玉米迷宫,或者像一个靶心,神的旨意的中心在中间,其他地方都是次优选择,或者像一个魔术八球,我们应该摇晃它直到某个模糊的答案浮现——这种方式并不有帮助。它对我们的决策没有好处。它对我们的成圣没有好处。有时坦率地说,这种方式甚至对基督是不尊重的。
在第三章中,我提到了一些我们痴迷于知道这个所谓的指引旨意的原因。在本章中,我想更直接地谈谈为什么这种传统的神旨意观是错误的,然后在下一章我们将看看马太福音6:25-34,并考虑一种更好的方式。
在我们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强调传统神旨意观的五个问题。1
我们倾向于关注非道德决策
首先,传统的寻找神旨意的方法几乎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非道德决策上。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应该住在明尼苏达还是缅因州。它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去密歇根州立大学还是惠顿学院。它没有告诉我们应该买房还是租公寓。它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嫁给一个叫蒂姆的优秀基督徒,还是其他某个优秀的基督徒男士。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今年夏天该做什么,或者该接受什么工作,或者该去哪里读研究生。
有一次,在讲述这个话题时,我大胆地宣称:“神并不在意你上哪所学校,住在哪里,或者做什么工作。”一位思考深入的年轻女子在讲后与我交谈,她听到神不关心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时感到沮丧。我向她解释说,我可能没有表达清楚。神当然关心这些决定,因为祂关心我们和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正是我想表达的重点,这些并不是神眼中最重要的问题。对神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道德纯洁、神学忠诚、同情心、喜乐、我们的见证、忠诚、好客、爱、敬拜和信心。这些是祂最关心的事情。问题在于,我们往往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我们痴迷于那些神未曾提及、甚至可能永远不会提及的事情,而相反,我们却很少花时间关注神已经在圣经中向我们启示的所有事情。
换句话说,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试图解决非道德的决策。当我说非道德或非伦理的问题时,我指的是在两个或多个选项之间做出选择,而这些选项在圣经中都没有被禁止。在生物学职业和政治职业之间做选择是一个非道德的决定,前提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你的动机是正确的,你所做的事情也是正确的。所以,如果你的医学职业意味着你作为一名医生执行堕胎手术,那就是错误的;同样,如果你在政治生涯中通过诽谤和欺骗爬到顶端,那也是错误的。但如果你的动机是正当的,且行为是正义的,那么你的职业选择就不是一个道德决策。圣经并没有涵盖我们必须做出的每一个决定。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在选择职业时深思熟虑,也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忽视上帝如何塑造我们,或忽视“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上帝而做”的命令(哥林多前书10:31)。我的观点是,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如何作为医生或律师公正行事、慈爱怜悯、谦卑与上帝同行(正如弥迦书6:8所教导的),而不是过多担心上帝是否希望我们成为医生或律师。
我们有一个狡猾的神吗?
其次,传统观点暗示我们有一个狡猾的神。 在对神旨意的通常理解中,神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他为我们的生命有完美的计划。如果我们不遵循祂的旨意,祂会追究我们的责任。但祂不会告诉我们那旨意是什么。传统的神旨意观把神变成了一个和我们玩捉迷藏的狡猾小神。
说清楚一点,神并不向祂的子民隐藏事情。我们有许多不知道的情形,有许多无法解开的奥秘。确实有一种法令的旨意,通常神的子民是不知道的(申命记 29:29)。但祂并不是想要迷惑我们或隐藏真理。然而,在传统的神旨意观中,我们会觉得祂不仅隐藏祂的旨意,还期望我们去找到它。于是我们对神的指引旨意过度执着,最终因神不告诉我们祂的心意而感到沮丧。我们对自己失望,或对神生气,因为我们似乎找不到神对我们生命的旨意。
焦虑就是在未来到来之前,提前活在那个未来里。
我需要知道未来
第三,传统的方法鼓励我们过分关注未来。 许多基督徒对待神旨意的方式无异于对待星座运势。我们来到神面前,想知道:“今天凯文的就业市场好吗?我会找到真爱吗?我应该住在以字母 A 开头的州吗?” 我们对神旨意的迷恋,常常暴露出我们对神的应许和供应缺乏信任。
我们不仅仅想要祂的话语,知道祂会与我们同在;我们还想让祂从起初就向我们展示结局,并证明祂是可信赖的。我们想知道明天会带来什么,而不是满足于旅程中的简单顺服。
因此,我们对未来过度执着,变得焦虑,因为焦虑归根结底就是在未来到来之前就活在未来里。但请听雅各书怎么说:
你们这说:“今天或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做买卖得利”的人哪,你们不知道明天将会怎样。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雾气,出现少时就不见了。你们倒应当说:“若主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那事。”(雅各书 4:13–15)
这是关于神主权最清楚的经文之一。如果我们今天下午能去杂货店,按雅各书说,是主的旨意。如果我们活到一百岁,是主的旨意。如果我们只活到四十五岁,也是主的旨意。我们不必在每句话后都说“若主愿意”,但这必须在我们的心头和心里。我们必须相信,我们所有的计划和策略都受神不变的旨意支配。因此,我们在展望未来时应当谦卑,因为未来不由我们掌控,而是神掌控。我们也应当充满盼望,因为未来由神掌控,而不是我们。
这又回到了焦虑,我们倾向于在未来到来之前就活在未来中。我们必须放弃那种想知道未来并掌控一切的罪恶欲望。我们不是神。我们凭信心行走,而不是凭眼见。我们冒险,因为神不冒险。我们以荣耀神的信心走向未来,不是因为我们知道未来,而是因为神知道未来。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知道的一切。对未来的担忧不仅仅是一种性格特征,它是不信的罪,是我们心不安息于神应许的表现。
别怪我!
第四,传统的方法削弱了个人责任感、问责制和主动性。 让我举个例子说明传统方法如何削弱对神旨意的个人责任感。当我接到去大学改革宗教会担任高级牧师的邀请时,我正愉快地在爱荷华州西北部担任助理牧师。离开我深爱的教会去一个新教会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爱荷华州的一些人对我的决定感到愤怒。对他们说“我喜欢留在爱荷华州。如果由我决定,我会留下。对我来说离开没有太多人的理智意义。但经过祷告,我非常清楚这是主的旨意。我甚至不确定我是否喜欢这个决定。但我强烈感觉这是神的旨意让我去东兰辛。”会很容易(因为我以前听过类似的话)。
“看起来主在引导”比“神告诉我了”更好地表达了我们对神的依赖。
那本可以让别人不再责备我,但那样做不公平。离开不是上帝的错。我和妻子为这个决定向上帝祈祷了很多次,我认为这是一个让祂满意的决定,就像如果我们留下来也会让祂满意一样。但这是我的决定。我对离开负有责任。我选择了。我决定了。是的,从最终意义上说,上帝早已决定了;这总是如此。但如果我用上帝的旨意来推卸我在这个决定中的个人责任,那就是错误的。
个人责任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小心,不要在所有决定中都把上帝当作王牌。仅仅因为你祈祷过,并不意味着你的决定就无可质疑。我知道有些人用不同的说法来谈论上帝在他们生活中的作为。但如果我们说 “上帝告诉我这么做”或 “上帝引导我来到这里”,这会让我们的决定免于批评或质疑。我们应该选择一些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为此祈祷过,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或“看起来主在引导”会是更有助于表达我们对上帝依赖的说法。我们不希望“上帝告诉我如此”或“上帝放在我心上”或“这是上帝的旨意”,更糟的是“上帝告诉我祂希望你去做某事”成为阻断对话、剥夺决策责任的说辞。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那个可怜又疲惫的室友,在他鼓起勇气告诉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士他喜欢她之后和我谈话。他们一起散了很长时间的步。他很确定她会回应他的表白。但结果她并不感兴趣。她是个善良的女孩,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并不是故意要有错误的神学观念。但她没有直接说“我不感兴趣”或者“我不喜欢你”或者“别跟踪我”之类的话,而是用一种很灵性的方式对他说:“我一直在为你祷告,”她推辞道,“圣灵告诉我不行。”“不行?”我困惑的室友问。“不……绝对不行,”她回答。
可怜的家伙——他不仅被这个善良的女孩拒绝了,还被圣灵拒绝了。三位一体的第三位暂时放下了引导人们归向耶稣的工作,去告诉这个女孩不要和我室友约会。我还不知道这是圣灵的工作职责之一。但我敢打赌,在任何基督教学校里,都有很多男女在为分手而责怪上帝。
无论是圣灵说“绝不”,还是耶稣似乎想让某个男生在每个校园“约会”无数女孩,2 神的旨意常被用作处理复杂感情决策的借口。这种推卸责任的行话是我们想要避免的。如果你对约会、恋爱或婚姻等不感兴趣,就直接说“不,谢谢”或“现在不行”,但请不要让神成为你感情困境中的“坏人”。
传统的方法也削弱了个人主动性。哈登·罗宾逊解释道:
如果我们问:“我如何才能知道神的旨意?”我们可能问错了问题。圣经并没有命令我们在大多数生活选择中寻找神的旨意,也没有任何经文指导我们如何确定神的旨意。同样重要的是,基督教群体从未就神如何向我们提供这种特殊启示达成一致。然而,我们仍然坚持寻找神的旨意,因为决策需要思考并消耗精力。我们寻求从决策责任中解脱出来,并且在做重要选择时,消极而非积极会让我们感觉威胁更小。3
这是否意味着神的话语对我们如何生活和做决定毫无指导?当然不是。但对于我们大多数日常决策,甚至许多生活中的“大”决策,神期望并鼓励我们做出选择,相信祂已经决定如何将我们的选择纳入祂的主权旨意中。消极被动在基督徒中是一种祸害。这不仅仅是我们什么都不做;更是我们因为什么都不做而感到属灵。我们想象我们的不作为是耐心和对神引导的敏感。有时可能是这样;但也很可能我们只是懒惰。当我们过度属灵化我们的决定时,我们可能会偏向冲动和愚蠢的决定。但作为基督徒,我们更可能陷入无休止的犹豫、优柔寡断和后悔的模式。毫无疑问,自私的野心对基督徒来说是危险的,但自满、无精打采的游荡和假装属灵的消极被动同样危险。或许我们的不作为不完全是等待神,而是对人的恐惧、对人的赞美的爱以及对神的供应的不信。
这是主观的
第五,传统的方法使我们陷入了无望的主观主义枷锁中。 别误会我的意思。我们的决定有时是主观的。这并不总是坏事。有时我们凭直觉、直感或感觉行事。基于直觉或感觉做非道德决策并不一定是坏事。坏的是当我们成为这种主观主义的奴隶时。于是我们从不冒险,因为我们从未对这些决定感到安心。或者我们因为感到不安而反复怀疑自己的决定。事实是,生活中的大多数重大决定都会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安。毕竟,它们是重大决定。当你决定结婚、搬家或买房时,会感到害怕,因为这是重大、全新、未知且永久的(至少婚姻应该是这样)。但这并不意味着主在隐瞒关于这个决定的平安,以让你退缩。
我并不是说主观决定是错误的。我们经常根据“感觉”做决定。但主观地探寻神的旨意不应该成为你的决策过程。这是一条死胡同。你怎么知道一扇敞开的门是主开的门,还是魔鬼在诱惑你?你怎么知道一扇关闭的门是主对你祷告的回应,还是主在考验你的坚定和决心?当人们所有的决定都来自主观尝试去辨别神对他们生命的旨意时,就会陷入这些难题。
我最近读了一本受欢迎的基督教作家的书,他提倡一种与神亲密的方式,即不断地向主核对和反复确认生活中最琐碎的细节。4 我不想质疑他的动机或他对与神亲密关系的重视,这对我们一些古板、拘谨的弟兄姐妹来说可能是一个有益的纠正。但这本书提出的决策方法让我头晕目眩。我们被告知在每一个可能的岔路口都要聆听神的声音。我应该发这封电子邮件吗?我应该粉刷浴室吗?我应该加班吗?我应该去牧场还是待在家里?我今天早上应该读圣经的哪一卷?哪一章?今天适合钓鱼吗?我应该去徒步吗?你想医治我们的狗吗?我们应该去露营吗?什么时候去?(顺便说一句,主说是 4 月 21 日至 24 日。)我们应该养一只新小狗吗?
这些都是在本书叙述过程中向主提出的真实问题。同样,我尊重作者想要顺服上帝的心愿。但如果我们真正应该做的只是呼求主告诉我们在成千上万种非道德决策中该做什么,为什么主要赐给我们大脑,并且说了那么多关于获得智慧的话呢?
此外,我不记得书中曾具体说明过如何真正辨别神的旨意,除了我们“试穿”答案并且经常自我怀疑。我不禁为作者感到遗憾,当他写到骑马事故以及事后所带来的遗憾时,因为他曾问主是否应该骑马,但他从未问过主在哪里骑马。他回忆起为马祈祷时感觉“似乎没有效果”,但他还是出去了,因为他只是想像普通人一样去骑马。显然,这是错误的羞愧感。骑马前为安全祈祷是个好主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等到骨子里有“完全安全”的感觉才出发。如果我们在一天开始时足够详细地向神询问并虔诚祈祷,神真的会让我们免于所有事故吗?如果生活中出了问题,我们真的需要额外背负“如果当时更好地辨别了神的旨意,一切本可以避免”的负担吗? 我们到底如何遵行祂的旨意,难道只能凭借内心某种主观的感觉去探寻,而这往往导致大量的焦虑和自我怀疑吗?
这凸显了基督徒中关于神旨意谈论的一个巨大讽刺。如果真的存在一个完美的神的旨意,我们注定要发现它,并在其中找到极大的自由和满足感,为什么似乎每个寻找神旨意的人都陷入了束缚和困惑?基督为要使我们脱离律法的捆绑而死(加拉太书 5:1),那么为什么要把神的旨意变成另一条导致奴役的律法呢?5 更糟糕的是,这条律法是个性化的、看不见的、难以理解的;而摩西律法(已经够难了)至少是客观的、公开的、易于理解的。真是沉重的负担。期望神通过我们主观的感受来指引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决定,无论多么琐碎,不仅不切实际,也不现实,这只会带来失望和虚假的罪恶感。这绝不是与耶稣亲密关系的本意。